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新小平台筑起平安“桥头堡” ——蒙山县造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金字塔”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梧州日报 2016-12-26 16:46 大字

“为了解决村里交通瓶颈问题,县有关部门将把县城通往村里近米的主干道拓宽1米,需要相关村民配合,大家有什么意见吗?”“道路拓宽了村民出行更方便,更安全,促进村的经济发展,村民奔小康的路更宽、更快,我们大力支持!”……月4日晚上,蒙山县哪啦自然村的法治教育文化园文体中心的“议事室”,蒙山镇文平村党支部、村和谐农事协会、公共安全应急分队的成员正在商议“大事”。

哪啦自然村的“和谐农事协会”的作用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近年来蒙山县创新探索在基层一个个平安建设平台,筑牢平安“桥头堡”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蒙山县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支部+和谐农事协会+综治中心户+平安家庭互助组+星级和谐户”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微巡防”模式:一村一综治(警务、法官、消防、交通)助理一微信群+天网工程+警务观察点+公共安全应急分队)的“金字塔”型,创新一个个小平台筑牢了平安“桥头堡”,实现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让老百姓在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党支部+协会”:

造就和谐“新航标”

“春节快到了,村里哪些困难户需要我们去帮助的,还有哪些矛盾纠纷没有解决的,大家一起摸排摸排……”这是蒙山县文圩镇大龙村“和谐农事协会”每月召开例会时的场景,在会上,会员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谁家矛盾纠纷还没有化解,谁家生产生活还有困难等等,就在会员你一言、我一语之中被摸排上来了。会上,大家还讨论了村里实施的饮水工程问题、特困户救济名单等。

蒙山县探索创新“金字塔”型的“党支部+和谐农事协会+综治中心户+平安家庭互助组+星级和谐户”的农村管理新模式,以自然村组或生产片为单位的“和谐农事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平台,以“农事议事室”为载体,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协会发挥了“六大作用”(沟通和谐党群关系的桥梁纽带、村情民意收集站、化解矛盾纠纷的指挥部、社会治安巡逻生力军、弱势群体的家园和平安建设助推器),成了村民的“代言人”。

蒙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申学明坦言:随着农业向工业转型,城乡人口流动加速,村务管理难度增大等问题出现的实际情况,给农村管理上出现了“难题”。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化解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该县在文圩镇大龙、汉豪乡罗对等偏远村屯,在党支部的引导下,开展“和谐农事协会”试点工作,处处涌现出和谐邻里一家亲的生动局面。

说起成立“平安家庭互助组”的好处,哪啦自然村李瑞权深有感触:“生产上互相帮忙,生活上互相照应,矛盾纠纷互相谦让,老幼贫困互相帮助,我认为这是成立‘平安家庭互助组\’以来村民们最大的变化。”互助组主要围绕“把社会治安防住,把矛盾纠纷化掉,把生产生活搞好,把邻里关系理顺”的要求,重点突出助留守、助老弱、助孤残、助贫困、助特殊五个方面。目前,在哪啦自然村已经设立“综治中心户”6个,“平安家庭互助组”个,“星级平安和谐户”个。

黄村镇党委书记唐奕梅感触说:“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有了和谐农事协会,农村管理上就像挂上了‘方向档\’, 传达了党的农村工作有关政策,及时了解和收集民情民意,及时上传下达,畅通信息渠道,充分调动了村民小组组长的积极性,较好发挥了村民小组组长的作用,扎实开展了最基层的农村的各项工作,筑牢维稳的神经末梢;目前上访的人比以前明显减少了,镇党委将进一步加大对和谐农事协会的引导力度。”

笔者在哪啦自然村三组综治中心户黄祖忠家中,村民们说:平常我们闲来总喜欢聚到这里聊天,何时稻谷播种、种植什么农作物、发展种果,对村委以及上级有什么诉求,甚至小到夫妻间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也会到“议事室”找会长解决,协会真正成了我们的“代言人”。

目前,活跃在蒙山县“和谐农事协会”有 个,个总协会,个分协会,至今已发展管理成员多人,参加各种活动多人次,各协会统一制作标识、制度和运作“路线图” ,筑牢村(组)这些平安建设的“桥头堡”,把和谐平安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在维稳神经末梢奏响了一曲和谐音。

“互联网+综治”:

治安防控新模式

今年初,蒙山县委政法委、综治办等部门联合在哪啦自然村试点成立了梧州、广西首支村级公共安全应急分队,标志着该村在处置灾害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构建社会和谐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该村道路上总会出现几张熟悉的面孔,他们佩戴臂章,手持防身器械,穿梭在村中巡逻,成了当地百姓的“保护神”。

“警务观察点、爱心警务室是今年以来我们探索警务创新之一,形如燎原之势,目前全县已经达多个。”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陈斌介绍。将各个”警务观察点”打造成社区、村屯“老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群众心中的“安全岛”、百姓出行的“航标灯”、百姓生活的“守护神”。

“元旦临近,发现可疑人到村里,大家注意治安防范哦!”月5日,哪啦村警务助理黄德坤通过村里社会治安防控交流微信群向民警和村里的应急分队反映。获取信息后,民警和应急分队立即展开调查,加大白天和晚上巡逻密度。

该县综治办、公安局等部门创新试点建立村微信“综治、治安防控交流群”,广泛发动村里的杂货店店主、村民入群,并固定专人小时在线维护,及时发布、转发权威信息,接受群众提供的线索信息。哪啦自然村通过治安防控力量、群防群治队伍与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空中有监控、路面有巡逻、村内有联防、线上线下有联动”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模式。“综治、治安防控交流群”运行仅个月以来,“微巡防”模式初见成效,余名村民入驻交流群,成了守护村屯的千里眼、顺风耳,搜集线索各类隐患信息条,提供治安维稳信息多条,服务群众次,实现刑事、治安案件零发生。

利用“互联网+综治”,遇到需要“接地气”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黄国邦向介绍,建立“综治、治安防控交流群”“微矩阵”,创新以微信群开展巡防的“微巡防”新模式。通过让群众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让群众成为综治、公安的微友,发动群众参与微信互动。

线上即时响应,线下联动处置,这种不断创新的综治工作方式方法,真正做到了“1+1>2”,让“互联网+”综合治理发挥出最大效能。目前,蒙山县创新的“一村一综治(警务、法官、消防、交通)助理一微信群+天网工程+警务观察点+公共安全应急分队”的“金字塔”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打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孤岛”。

“法治文化园+动车组”:

裂变筑就“平安铜墙”

今年大年初一,首个蒙山县“法治教育文化园”在文平哪啦自然村落成。当天,蒙山县政法系统“法治服务动车组”开进这里,举行春节送法下乡活动,乡邻八里的乡亲们新年第一天喜逛“法治大观园”,学习法律知识,村民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法故事”。

文平村支书蒙江介绍,法治教育文化园是村里多村民自愿集资,在梧州市和县政法等部门的帮扶下,去年6月份以来,投入资金近万元建成的集法治文化、法制宣传、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法治文化广场,占地4亩多。在建设过程中,村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理念,充分发挥政法单位职能优势,运用法治文化,把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和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和形式,让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法制教育。

“《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刑法》都有规定,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遗弃老人,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可是要坐监(当地话:坐牢的意思)的哦!”7月日晚,蒙山县人民法院与蒙山县公安消防大队在蒙山镇文平村哪啦自然村“法治教育文化园”里的法治客厅——乡村普法舞台,共同举办“推进特色司法服务,构建和谐法治乡村”主题晚会,积极推进“特色司法活动月”的深入开展,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法治教育文化园也是梧州乃至广西首个“平安细胞孵化基地”,蒙山县在实践中创造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用“综治+X模式”,即“党支部+和谐农事协会+综治中心户+平安家庭互助组+星级和谐户”,形如一个“金字塔”,通过裂变复制,全县以此建立起从户到组、村、镇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格局,实现了源头治理从一家一户做起,平安家庭互助组、平安家庭代表人,已成为维护城乡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也成了该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县标”和“样本”。

蒙山县着力扩大“平安细胞”的分布,无论是农村、乡镇还是医院、学校、企业等各个系统着力打造可复制的裂变品牌效应,让“平安细胞”衍生的平安效应越发强烈。该县年全区社会群众安全感综合排名全区第位,在梧州市排名第一,连续7年被评为“自治区平安县”。

让老百姓感受到法治的力量!目前,蒙山县以“法治服务动车组”为载体,以各乡镇、机关学校、社区(村屯)、行政、企事业单位等为法治服务“高铁站”,“法治服务动车组”将定期和不定期开往全县的每个地方,开展警民恳谈会、社会治安综治治理宣传,实现服务“无盲区”。同时,该县把评判平安建设的“表决器”交到人民群众手中,真正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通过政法干警入户进行问卷调查,民主评议基层政法单位;召开“两代表一委员”座谈会,向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汇报工作,收集意见建议;开展“两率”电话调查等方式,随时掌握人民群众对综治平安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

(李继远 欧东 姚建媛)

新闻推荐

蒙山将连上高速公路网 贺巴高速蒙山段定于月内开工建设

本报讯月5日,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与梧州市人民政府在南宁签订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蒙山段)共建协议,并确定月内开工建设。副市长姜云飞,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唐...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