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观察 产业开发要稳中求进求实效 ——梧州市扶贫产业开发的困境与出路

梧州日报 2016-11-23 23:33 大字

本报记者 陈可夫通讯员覃波 黎海强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杀手锏”,各地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引导和帮扶贫困群众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基本实现贫困村全覆盖,但“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今年全市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已到了冲刺阶段,紧靠农时的种养扶贫产业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值得关注。

9月23日,记者走进岑溪市岑城镇垌尾村看到,葱郁的桉林间,膘肥体壮的黑山羊正悠闲地啃食青草,漫山放养的鸡群在树下啄食嬉戏。随着全市脱贫攻坚号角的吹响,这个昔日的穷山村,村民致富信心与日俱增。垌尾村“第一书记”林枝说,垌尾村贫困户92户共383人,占该村总人口的10%,今年要完成整村脱贫摘帽的任务。

林枝与村干部们把黑山羊养殖确定为扶贫产业抓紧抓实,成立合作社定向帮扶45户贫困户,通过吸纳他们申请的扶贫小额信贷,扩大养殖规模,创造就业岗位,同时还带动其他贫困户种灵芝、养龟鳖等,拓宽致富路子。但是,林枝发现,种养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扶贫小额信贷申领周期长,且相关项目培训滞后等因素,导致扶贫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常出现推广慢、误农时等问题。在市“两会”开幕之际,他希望代表和委员们在扶贫产业建设资金投入和加快跟进配套服务项目等方面提出“破局”良策。同时,不少贫困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也向记者表示,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开发基础不牢固,仅凭鼓励补贴式扶持很难解决特殊困难户的脱贫问题,且当前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农户没有从加工、销售等延伸产业链中获取更多“额外收益”。

记者在市“两会”现场采访了解到,来自基层脱贫攻坚一线的声音正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委员、代表耳中,成为他们酝酿提案议案的依据。农林界政协委员、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邱卫华这几天正忙于构思关于加强贫困地区产业培训指导和跟踪服务方面的提案。他表示,做活做大特色种养产业关键在于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一方面贫困村要积极培育或引进种养、旅游等产业项目,另一方面要理顺政府、企业、农户之间的关系,构建起牢不可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同时,各级有关部门还要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加强对贫困户的精准培训和指导帮扶,激发内生动力,提高群众自我发展、摆脱贫困的意识和能力。

来自蒙山县新圩镇古定村的市人大代表、洪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瑞联打算根据自身参与扶贫产业开发的经历和近期的基层调研见闻提出建议。她认为,产业开发要稳中求进求实效,在用足用活扶贫贷款政策和同时,千方百计撬动各类项目资金投入,抢占先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工作,再引进龙头企业、申请扶贫果苗、鸡苗,并通过基层党建工作号召种养能手联动贫困户,逐步提高群众投劳致富信心。

新闻推荐

储蓄存款突破21亿元大关 蒙山农商行储蓄存款增量及增量市场占比均创历史新高

本报讯今年以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蒙山农商行积极主动开拓市场,想方设法稳存增存,取得明显成效。年初伊始,蒙山农商行对全年存款竞争形势进行分析研判,针对组织资金工作制定了具体的目标计划,明确了任...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