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华媛和她的村级劳务服务队 李华媛是蒙山县文圩镇大龙村妇代主任、镇第十六次党代会代表,勤劳精明的她从为工程老板打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带出了自己的工程队,并带动

梧州日报 2016-11-23 23:28 大字

黄海峰

“我原来只种了2亩多地、养几头猪,但从加入李华媛劳务服务队后,我感到自己真的找了条挣钱的好门路。”较早加入服务队的憨厚汉子大龙村贫困户杨春华高兴地说。

李华媛是蒙山县文圩镇大龙村妇代主任、镇第十六次党代会代表,勤劳精明的她从为工程老板打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带出了自己的工程队。先富的李华媛不忘带动贫困户,她两年前积极组织建立村级劳务服务队,带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伴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圩镇这个只有3.6万人的小镇,常年在外的经商务工人员达1.5万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多,使得农村出现了农忙时节缺少劳力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全镇砂糖橘、桑蚕、蔬菜等特色农业的发展壮大,基地及种植大户无法自行完成除草、施肥、采摘、装拣等大量农活,这发展直接催生了劳务市场。

李华媛看准这块市场,顺势而为,带领村里的农户成立劳务服务队。“服务队不仅技术好、信誉高,再急的活,也不用担心错过农时,极大地缓解了基地和种植大户生产经营中的燃眉之急,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李华媛说。目前,服务队有一个工程队的装备,队员发展到100多人,其大龙村的贫困户队员就有35人,每年可在家门口务工6到9个月,单个工价90-150元/天不等,技术娴熟服务队员,技术好,效率高,工价更高,人均年收入可达1.5万元,为贫困户带来了一份稳定收入,能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组建劳务服务队即能带领贫困户就地务工脱贫,又能为农业基地解决用工难题,为此得到了大龙村党支部大力支持,在村活动中心腾出一间办公室给劳务服务队临时使用,使服务队运转有场所。同时,由包村组长及第一书记进行点对点指导服务,协助李华媛制订了服务队的制度章程、劳务输出思路等。

李华媛采取“入队编号,依次出工,登记造册,两次结算”的办法,规范出工管理,实行大体公平、共同受益。在镇扶贫站指导下印制出工手册,实行“一人一册,一事一记”,队员每次出工都登记进册,将出工日期、工作类别、薪金领取等一一记下。每次出工结束支付劳薪的百分之八十,年终再将每次出工剩下薪金累积发放,并根据出工多次适当给予奖励。

服务队组建起来了,但是队员素质参差不齐、就业观念落后等问题,成为制约服务队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李华媛积极联络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县扶贫、农业、人社、住建等部门的师资力量、培训政策支持,分门别类开展特色培训。先后举办了农业技能培训班2期培训180人次,有效提高了服务队员的施肥、除草、疏果、套袋、采摘等“农业家政”技能;举办建筑技能培训班1期培训50人次,有效提升了服务队中的建筑工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升了服务队员转移就业能力。

为确保服务队运作良好,使贫困户劳务服务队队员持续有事做,真正就近务工脱贫,李华媛积极联络镇党委政府,在聘用临时清洁员、小工程项目发包、土地平整等项目用工中优先考虑用劳务服务队的队员。截至目前,镇政府累计直接提供用工机会300多人次。同时,由于文圩的桑蚕、砂糖橘、瓜蒌、蔬菜等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用工量大,用工时间长,政府主动为劳务服务队牵线搭桥,大力推介。目前在全镇已谈妥全年固定用工企业(基地)4家,临时用工大户、基地等10家。

为了丰富劳务服务队劳作之余的文化生活,李华媛还组织成立了村文艺队,他们自发组成,自娱自乐,每到傍晚或农闲时节,文艺队员就聚在一起,排练戏曲小段、集体歌舞,村民们爱唱的唱,爱跳的跳,爱演的演,文艺队成员也从最初几人增加到了三十人左右,编排30多个节目,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群众过上了有滋有味的文化娱乐新生活,成为大龙村和谐农事协会等新农村建设中的和谐音符。

新闻推荐

补齐产业短板 做大产销规模 藤县扶贫产业开发取得阶段成效

本报讯(记者陈可夫袁莉黎海强)中秋在即,藤县的野生红菌迎来了新一轮丰收。9月13日清晨,象棋镇象棋村花滩组村民刘惠群早早踏进山林,采摘新鲜红菌15公斤,并带回家烘干,等候收购商上门。象棋镇地处丘陵地...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