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县古称永安州县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食材品种繁多
蒙山县古称永安州,县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食材品种繁多。自古来,蒙山人利用丰富的资源,创造出名目繁多的美食,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深受人们喜爱。
在蒙山县,几乎每个村、每条街都有一两位烹饪高手。街坊邻里每逢婚嫁寿诞等重大宴席,他们就大显身手,烹饪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让宾客大饱口福,为主家长脸,也让自己享誉一方。久而久之,各村镇都有自己的拿手好菜,如陈塘镇的白斩鸡,新圩镇的扣肉。
蒙山地处山区,山上野生动植物非常多,不但获取方便,而且味道比人工饲养和种植的更加鲜美。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蒙山人养成喜欢吃野味的习惯。清代的《永安州志》就有记载:蒙山人“好啖蛇,易其名曰茅鳝……虾蟆曰蛤蚧,皆常所食者。”蒙山人常吃的野味有上百种,涉及鸟类、爬行类和水生类,还有野生菌类和各种野菜。人们烹饪野味精益求精,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烹饪方法。甚至哪种动物用什么样的刀宰杀,都有讲究,如杀蛇不用菜刀,而用竹刀。近年来,随着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颁布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渐渐退出蒙山人的餐桌,如娃娃鱼,向来是蒙山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自从娃娃鱼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后,人们就不再捕捉野生的娃娃鱼。
历史上,蒙山人曾培育出新的美食品种。古时候,生活在蒙山的瑶族和壮族人民,培育出一种不需要浇灌的旱稻,所产大米颗粒饱满,甘甜可口。《永安州志》记载,这种稻谷“种于山,或名山禾,不资水,藉火之养,雨露之滋,粒大而甘。” 上世纪50年代初,蒙山文圩镇农民向仕荣,培育出水稻新品种“老向红”,得到县政府的奖励。“老向红”水稻所产大米呈粉红色,煮出的米饭特别香软,一家煮饭满村飘香,闻者垂涎欲滴。
改革开放以来,蒙山人的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提高,老百姓对美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追求美味的同时,还讲究营养价值,追求健康长寿。无论是婚嫁寿诞等宴席,还是三朋五友的聚餐,所点菜肴都注意营养搭配,要求美而精。各大饭店不断推陈出新,几乎每周都推出新菜供顾客享用。
2012年,由全县各界人士投票选出蒙山十大名菜:长寿肉丸汤、蒙山扣肉、盐酒鸡、草鞋根蒸肉饼、五福全蹄、瓢菜瓤、瓜花瓤、水沉香煲老鸭、灯盏菜河鱼汤、炒三丝。除十大名菜外,蒙山的牛系列、稻香狗、豆腐瓤、各种山珍野味等,也久负盛名。
蒙山还有品种繁多的小吃,风味独特,十分诱人,主要有白糍、蒙山米饼、年糕、艾糍、水浸糍、粉角、蒙山粽、黑米饭、炒田螺、特色烧烤等。
蒙山美食文化十分丰富,但最典型的是长寿文化。自古以来,蒙山的长寿老人就特别多,《永安州志》专门设有老人的条目,记载县内大量的老寿星。2013年,蒙山县被中国老年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蒙山人特别尊敬老人,追求长寿,这在饮食文化中有充分的体现。不少美食都带有“长寿”二字,如长寿肉丸、长寿面、长寿糍等。饮食文化中的长寿元素,还跟民间的风俗紧密结合,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例如,80岁以上的老人去世后,主家要准备大量小饭碗,碗上印有红色的“寿”字,俗称寿碗。主家将寿碗分给来吊唁的宾客,让他们带回家。据说,客人们带回家的不仅是一只寿碗,同时还带回了长寿的福气,用寿碗吃饭的人,也会长寿。
蒙山的美食,跟名人也有密切联系。传说天王洪秀全在蒙山时,特别喜欢吃长寿肉丸。到南京后,他命厨师做肉丸给他吃。可厨师使尽浑身解数,也做不出那种美味的肉丸。洪秀全只好派武功高强的将士,打扮成老百姓,穿过清军的封锁线,历尽艰难险阻,万里跋涉回到蒙山,请当地厨师到南京去做肉丸。
瓜花瓤则跟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有很深的渊源。梁羽生青少年时代在蒙山生活,特别爱吃瓜花瓤。可惜中学毕业后,他远离家乡,与瓜花瓤一别就是数十年。1987年,梁羽生回到阔别42年的家乡蒙山,吃饭的时候,他第一道菜就点瓜花瓤。梁大师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只瓜花瓤,放到嘴里,慢慢品味后,满怀深情地说:“老家的菜真好吃啊!”
新闻推荐
受法院委托,定于2013年11月15日(星期五)下午3时30分在梧州市西江路鸳江丽港6号楼五层拍卖大厅,采用现场与网络同步联合拍卖方式按现状公开拍卖如下标的: &n...
蒙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