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超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
[摘要]——蒙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实践思考
李世超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是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展现。近年来,蒙山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自然景观资源,开展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光旅游。笔者结合蒙山实际,就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谈一些体会。
整合资源,推出旅游品牌
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有的旅游资源,赋予景区、景点更丰厚的文化、历史内涵,使之成为旅游新亮点、新品牌,形成一批有内涵、有历史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和经典旅游线路。
旅游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梁羽生的名人效应,大力开发梁羽生故居,把梁羽生生前用过的物品陈列出来,由梁羽生的后裔为游客解说,以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中的武侠小说为宗旨,在故居内放映由梁羽生小说改编的电影,也可销售梁羽生的原创小说。完善梁羽生公园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项目资金及社会资金完成园内绿化及景区布展,打造集武侠文化博览和研究于一体的中国“武侠文化”博览园,扩大梁羽生武侠文化品牌影响力。同时要积极开发陈漫远、苏元春等一批历史知名人物的故居,形成一条名人故居精品旅游线路。
新景点建设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风光秀美的自然生态景观是蒙山旅游的一大特色,天书峡谷、长寿风雨桥、州头古榕、龙潭瀑布、屯欧水库等众多自然美景让人目不暇接。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相结,努力把具有蒙山乡土特色的彩调、瑶歌、民族歌舞表演、山歌对唱引进天书峡谷、州头古榕、长寿风雨桥等景区、景点进行展演。在景区内开展具有民族风情的瑶族婚俗、山歌对唱等活动,让游客参与、与游客互动,用民族特色、民俗风情吸引游客,促进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给地方经济发展增添灵气。实施湄江沿岸及湄江街综合整治工程,围绕“水”字文章,建设以“水、石、岸、园林”为特色的滨江公园,打造湄江湿地、永安古韵、万寿仙境、永安欢歌、湄江唱晚五大独特风格的旅游新景点。
开发民间饮食吸引游客。在县城组建美食特色旅游街,依托蒙山的优秀传统小吃文化和饮食加工工艺,大力推出蒙山扣肉、长寿肉丸汤、盐酒鸡、五福全蹄、瓢菜瓤、瓜花瓤、水沉香煲老鸭、灯盏菜河鱼汤和三丝等十大名菜,弘扬蒙山饮食文化,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彰显特色,推动旅游发展
在旅游开发中,蒙山要努力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貌原样,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进一步充实文化活动内容,提高旅游活动的非物质文化内涵。如在每年农历八月初四的夏宜瑶族盘王节,要有针对性开展瑶歌对唱、盘王舞、上刀山下火海、舞龙舞狮、民族特色商品交易等具有瑶族特色文化活动,增强非物质文化的旅游节庆气氛,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特色。
做大“山歌文化”,展现民间艺术风采。蒙山山歌历史悠久,是当地人民长期生活生产实践形成的文化结晶,更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山山歌有着深厚文化内涵与价值,也是很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对山歌进行保护性开发,是对其进行保护的一种有效途径。
开发“福寿文化”,呈现蒙山长寿仙境。蒙山不仅风景如画,山好水好环境好,而且长寿老人也特别多。据了解,全县年满100周岁以上长寿老人近30名,仅夏宜瑶族乡的6000多人中,就有4位百岁老人,年龄最大的老寿星张景年老人今年118岁高龄。围绕“福寿文化”重点抓好旅游的开发,积极抓好“中国长寿之乡”的申报工作。
近年来,蒙山县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开发带动文化保护的发展思路。目前,已初步完成涉及文化空间、民间制作工艺、民间饮食酿造工艺、生产技术工艺、民间艺术、民间信仰、民间文学等7个门类的112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登记、编册、申报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的农忙时节,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三桥乡来的水稻收割机小组来到蒙山县,帮助当地农民抢收早稻。7月 25日 ,笔者在蒙山县...
蒙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