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祝琳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生理盐水昨日在市工
[摘要]我市十多年不懈推广普及普通话成效显著
本报讯(记者 祝琳)“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生理盐水……”昨日,在市工人医院注射室里,市民许荫华指着注射处方上的中文药名,笑着对记者说:“自从医生出具的病历、处方由原来的拉丁文书写统一变更为现在的中文书写后,我看病时感觉更明白、更放心了。”
近几年,不少细心的市民都会有切身的体会,医院、银行里的单据看得懂了,部门单位牌匾使用繁体字或不规范汉字的现象少了,街头广告牌的错字、别字不见了……这是梧州市十多年来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取得的显著效果。
据了解,梧州市自1999年成立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来,正式启动“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工作。2004年7月,梧州市成立“梧州市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站”,标志着市一级的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和工作机构全面建立。2007年,梧州市顺利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语言文字工作制度体系,“推普”工作有序开展。从2009年起,梧州市进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阶段,蒙山县被选定为首个试点城镇,“推普”宣传开始从城市向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延伸拓展。
在“推普”工作中,梧州市紧抓党政机关、教育系统、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四个重点领域,有效地带动了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的提高。在某机关单位办公室工作的余阳对此深有感触。“受白话地区讲话习惯的影响,以前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普遍较低,很多时候接电话的首问语都是‘咸湿普通话\’,对方听不懂,也给自己的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他笑了笑说,“随着梧州市‘推普\’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拓展,现在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和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们部门的十多号人现在都基本通过了普通话测试,在日常公务活动中也能较好地使用普通话,既树立了部门良好形象,又提高了办事质量。”
公共服务行业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文字的重要性尤显重要。近年来,梧州市高度重视对公共服务行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指导和督查,树立了一批典型,并通过这些典型,带动其他行业“推普”工作的开展。梧州金晖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定期举办普通话培训班,邀请老师给员工授课,并把说好普通话作为窗口单位提高服务质量的考核内容,对车站所有引导牌、电子显示屏、广告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更新,统一使用规范文字。市工人医院实行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化,要求病历、医嘱、处方、医师签名和各种医护工作文书一律使用规范汉字书写,有效加强了医患沟通,实现了病人明白就诊、放心就诊的心愿。
来梧做生意的湖南籍商人朱永鑫对此也是深有体会。他坦言:“十年前刚来梧州那会儿,出门想要找个地方都不容易。我用普通话问路,对方以白话作答,常常听得我一头雾水。”“不过现在好多了,本地人使用普通话的意识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他会心一笑,继续说,“大到超市、商场,小到杂货店、西餐厅,一进门总能听到对方用普通话问候,使我们这些外乡人倍感亲切之余,也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闻推荐
今年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多且好
蒙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