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 “最后一课”
本报记者 陈雨燕/ 文杨扬/摄
“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金谷……”9月5日,岑溪市水汶镇云会村云会小学二楼教室里传出朗朗读书声。该校仅有的5名学生,在老师陈惠昌的带领下,正捧着课本认真读书。下课了,学生们奔向走廊看雨,陈惠昌则跟在后面,眼睛始终离不开他们。陈惠昌在云会小学任教了33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饱含着感情,如今他即将要离开了,今天将是他给孩子们上的“最后一课”。
对比过去,现在的云会小学显得有些寂寥。1986年,陈惠昌刚走上教师岗位时,云会小学还有上百名学生,最多时需要8名老师在校任课。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村民逐渐走出偏远山区去往外地打工,他们的孩子跟着父母离开,学校的学生渐渐少了起来。
学生少了,不需要这么多老师了,陈惠昌的同事逐渐被调走,从2015年起,学校就只剩他一名老师了。“云会小学的孩子们都站在知识的山脚,我想一直当他们的领路人。”陈惠昌说,云会村是岑溪市最偏远的高寒山区之一,还没有跟随父母离开大山的孩子们,都是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读书,可能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学生少有学生少的教法,陈惠昌兼上孩子们的数学、语文、音乐、美术、思想政治;一个人带领孩子们升旗、做运动、大扫除,该有的课程和仪式,从不因为人少而停止……
2019年9月开学,云会小学迎来了人数最少的一年,也不得不送走这名服务学校30多年的老师。由于一场手术,陈惠昌的身体变差,上级教育部门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将他调往设施更完善的南六小学任教。令陈惠昌感到欣慰的是,接替自己的,是他曾经的学生黄炎才老师。这名从云会小学走出去的学生,继承了陈惠昌的“衣钵”,带着丰满的羽翼,回到大山,投身乡村教育。
9月5日,陈惠昌回到云会小学做交接工作,并给孩子们上了“最后一课”,然后与黄炎才老师一道,带领学生升旗。这是他最后一次带领云会小学的学生升旗。陈惠昌挺拔的身影,深深映在黄炎才眼中,他说:“村里明年可能不会再有适龄儿童入学读书,几年后,或许就不会有学生了。但现在还有5名孩子,我会接过老师肩上的担子,站好这最后一班岗。”
新闻推荐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员风采 以医者仁心守护童心 黄舒捷 聂宗生 文/摄
廖传德为患者检查诊治。“廖主任,实在对不起,让你拖班了。”王先生抱歉地对廖主任说。王先生带着女儿到梧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岑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岑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