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街 情思绵绵

西江都市报 2019-08-29 06:46 大字

在岑溪市区的东北部,有一条远近闻名的古街,街中心全以青砖铺筑,从东到西,随形就势形成“九曲十三弯”,宛如一条腾空欲飞的青龙。踏上古街,一种如跨越时空般的感觉涌上心头。

这条古街,就是岑溪市岑城镇市区的樟木街。古街原来叫樟木圩,因圩头有一棵几百年的樟树得名。古樟树位于古街东出口(古树所在地俗称大樟根),树高约15米,胸径约1.2米,树冠覆盖面积达700平方米,树龄达367年,是岑溪市区历史的绿色地标。遗憾的是,因为年代的变迁和环境的影响,古樟树已经寿终正寝了。樟木圩成型于明朝嘉靖年间,民国时期十分繁荣,为岑溪辖区内四大古圩镇之一,初时也叫长宁圩。古街由肇福街和回龙街组成,其中包含叶京巷、盐阜巷、邓公庙巷和竹行巷这四巷。全长约1200米,宽2至6米,共有店铺和民居400多间。

古街建筑非常有特色,现存的旧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造,全部为砖瓦、土木结构,造型简朴,起伏交错,相依相融,是一份较为完整的历史文物,其中,又以“仁和隆”大宅和“福安堂”洋楼保存较为完整。两座建筑为典型的三进结构,每进都有阁楼,阁楼上刻上了精美的图案,或龙凤呈祥,或花鸟虫鱼,或人物典故、神话传说……接头处往往是一个惟妙惟肖的龙头。每进间有亭台或天井分隔,从门口看曲折幽深,神秘莫测。

古街的房屋,除了木楼,还有瓦房。瓦是青的,墙是土黄色的。一片又一片整齐有序的瓦片在木头架子上井井有条地排列着。偶尔可见的几扇朱红色的门,漆已然剥落,只剩下斑驳的红色,门上还粘贴着早已泛白的“囍”字。

历经时间的消磨,古街无可避免地受到破坏。部分屋子的黄泥砖墙和木板屋顶敌不过岁月的摧残,最近三十年来,这些房屋开始倒塌,木头柱子和栏杆也有腐朽迹象,斑斑驳驳的墙面,只剩一些历史的印记……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岑溪市委、市政府对古街进行了规划和修缮。现在的古街的房屋整齐排列,檐角向上轻轻翘起,怀旧感的青砖红瓦把沧桑与现代完美结合。

如果说古树让古街有了动听的名字,那么不得不说的还有古井了。这口神奇的古井,位于回龙街上段,井口呈圆形,全用芝麻石砌成,周长约12米,井深5米,在井口四周有数十条青色大理石,环绕成了打水台。井水清澈见底,三块方石分别卧于井底,几尾大红鲤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据说,鲤鱼越活跃,就证明井水的水质越好,因为这里的水质好,早晚都有居民到此挑水。据地质水文学家研究分析,大井的水源来自距此一千米外的葛仙岩水库,水眼特别大,台球大的泉眼不断冒泡,透过水面能看得清清楚楚。20世纪80年代前,这口井是整条回龙街居民饮用的唯一水源。

如今,除了回龙街居民以外,还有很多附近的人来取水饮用。古井就像一面光滑明亮的镜子,照着古街的过去和现在,她用甜美的井水养育了古街的人。而在古街生活或在古街生活过的人,更是把对古树、古井、古街的深情,永远铭刻在心里,像井水一样无穷无尽。

(邓孔兰)

新闻推荐

微宣讲接地气入人心 岑溪市不断加强基层宣讲工作,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党的理论政策

本报讯近年来,岑溪市不断加强基层宣讲工作,通过微宣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并把说、唱、表演等方式方法贯穿整个宣讲的过程,使基...

岑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岑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