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岑溪市积极推动牛娘戏进乡村、进校园,探索结合时代特色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报告摘要: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让“牛娘戏”唱出时代新意
本报记者 谢韵
说起牛娘戏,不少梧州人尤其是岑溪市民都不会感到陌生,它用四三结构的七字句,平易近人的岑溪话,唱出了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一个个小故事。
“以前的牛娘戏唱的都是一些传统故事,现在的牛娘戏则融入了更多新时代的内容,如国家的惠民政策、种养技术、交通安全等等。”从事牛娘戏编剧多年的糯垌镇绿云村村主任黄绪成告诉记者,这样的新变化,不仅丰富了牛娘戏的内容,也让它更贴近生活,更容易传播。
传统戏曲深受欢迎
“在我们糯垌镇,逢年过节或者村民新居入伙时,都会邀请我们去唱牛娘戏,甚至连附近广东的一些乡镇也会请我们去唱牛娘戏。”说起岑溪牛娘戏在群众中受欢迎的程度,牛娘戏的传承人徐伟南滔滔不绝。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岑溪各牛娘戏演出团队深入乡村演出达6365场(次),观众达45万人次,其中马路五星队、归义恒利队、糯垌绿云队、南渡六丰队、三堡沙村队年演出均在300场以上。在春节期间,热门抢手的牛娘剧队经常一天要表演3场牛娘戏。
作为传承人之一,徐伟南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牛娘戏。“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有表演队伍下乡表演牛娘戏,我当时是凑热闹去看的,但一听到这个曲调和唱腔,觉得它通俗易懂之余又很有趣,就喜欢上了。”徐伟南说,那时绿云村里有4支唱牛娘戏的队伍。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许多人外出打工、下海经商,人员紧缺成为了制约牛娘戏发展的重要原因。为了让牛娘戏延续下去,徐伟南和黄绪成等人就组建了一支队伍,希望通过自己努力,让牛娘戏更专业、名堂更响亮。
“时代在进步,所以我们牛娘戏的剧目也不能一直一成不变。”与徐伟南一样,黄绪成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爱上了牛娘戏,但在他看来,传统剧目的牛娘戏已经传唱多年,如果剧目不更新,牛娘戏的吸引力或许会随着观众的变化而减弱。
黄绪成说:“我们表演牛娘戏,更多的是希望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宣扬传统美德,同样,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政策等内容宣传也可以融入牛娘戏里。”
剧团演员青黄不接
近年来,岑溪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牛娘戏的传承与发展的问题,通过“内修外推”的办法推进戏曲进乡村、进校园工作,探索了结合时代特色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尽管如今牛娘戏在群众中越来越受追捧,但由于农村青壮年很多外出打工或创业,牛娘戏青年演员缺少来源。
“相当一部分牛娘戏艺人年纪偏大,有的甚至疾病缠身,对牛娘戏的传承和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是现在牛娘戏出现演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现象的原因。”岑溪市糯垌镇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站长高飞鹏说,如今政府正在多方面进行努力,持续推进戏曲进乡村工作。
高飞鹏表示,为抓好牛娘戏传承与发展,广播站为戏曲进乡村提供服务平台,不定期举行牛娘戏展演、会演,并给予牛娘戏演出队伍适当的补贴。与此同时,岑溪市加大戏剧进校园力度。目前,糯垌镇16间中、小学都开展了牛娘戏进校园活动,向学生传授牛娘戏的基本知识。此外,叶伦小学已经成立了小小牛娘戏班,由牛娘戏民间艺人进行传帮带。
“今后我们将加大投入,继续推进戏曲进乡村、进校园,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扎根牢、传播远。”高飞鹏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17日上午,为响应“产业发展推进脱贫攻坚”政策,为贫困群众增加“造血”能力,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给岑溪市马路镇伏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捐赠了价值约38000元的鸡饲料。马路镇...
岑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岑溪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