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系列报道 实践“四种形态”挺起纪律规矩 ——精准聚焦发力正风反腐的“梧州行动”记

梧州日报 2017-03-02 09:47 大字

本报记者 杨苑君

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让政治生态更清朗。去年以来,梧州市各级党委、纪委积极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构筑三道纪律防线上取得明显成效,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打好了扎实基础。

严查腐败形成压倒性态势

梧州市坚决把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市委书记黄俊华在市十二届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民生项目投入的资金数额巨大,能否管好用好这一大笔老百姓的“脱贫钱”“救命钱”,事关全市精准脱贫工作的成效和公信力,要严查群众身边的“苍蝇式”腐败,确保专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明令既出,箭在弦上,压倒性态势加快形成。去年2月初,担任市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市委书记黄俊华来到东出口“春节回乡农民工接待站”,与农民工兄弟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措施。同时,担任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学庆以及其他市委常委都分头进村入户,听取群众对开展专项工作的意见。市纪委紧盯专项工作重点整治和查处的问题,先后召开赶队会、约谈会、分析会、述职评议会共370多次,持续将各项要求和责任压力传导到基层。

去年6月底,专项工作集中整治告一段落,全市专项工作成效呈现“三超千一过万”的态势:立案1086件、结案1017件,处分1002人,将859万元违纪款直接退还给14000多名群众,群众满意度达94.36%。随后,全区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总结会召开,梧州市作经验介绍发言。

“咬耳扯袖”监督执纪见成效

“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拉起防止犯错误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守住防止犯大错误的第二道防线;通过党纪重处分和重大职务调整,筑牢防止犯罪的第三道防线,避免干部陷入违法犯罪深渊——(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这样,第四种形态就会越来越少,就能不断夯实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黄中贤在全市领导干部“履新第一课”廉政专题辅导报告会上,十分形象地向全体学员介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以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实践“四种形态”的做法和成效。

市纪委出台纪检监察机关约谈领导干部实施办法,推行“一账二书三表”约谈工作规范,建立完善梧州市纪检监察监督执纪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市、县、乡三级监督执纪数据传送“直通车”,把树立纪检监察机关也是“干部之家”的理念付诸行动。

“全面从严治党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四种形态\’是把纪律挺在前面的具体化,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标本兼治的具体路径。”对此,梧州市各级党委、纪委及广大党员干部已经形成共识。

干部受警醒 群众得实惠

2016年4月20日,首场梧州市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违纪款清退现场会在藤县平福乡召开。随后,向群众发还专项工作收缴的违纪款清退活动迅速在全市铺开。

“我先后到十个乡镇、三个市直单位巡查调研,提出的十多条意见有关单位全部整改落实到位。”岑溪市人大代表、市政府特邀监察员莫光波对巡查调研活动表示肯定。

发生在基层的腐败问题被严肃查处,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教育警醒。仅在专项工作中,全市共有1344名干部主动退出违纪款1074.34万元。群众的利益得到了维护,纷纷拍手叫好,不少群众给党委、纪委写信、打电话,说现在是干部进村“有饭吃”“狗不叫”,朴素的语言形象地反映出党群干群关系显著改善。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从2016年7月开始的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梧州市各级党委、纪委又将被违纪干部侵占、挪用的600多万元扶贫资金中的538万元,收缴并发还给群众或原单位,滞留滞拨的182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也已全部责令拨付到位。

新闻推荐

三产贡献税收大 2016年度占岑溪地税收入总量的85%

本报讯近日,岑溪市地税局公布2016年度税收统计信息,2016年该市第三产业地方税收92209万元,虽然同比减收4741万元,下降5%,但仍占该市地税收入总量的85%,是地税收入的主要贡献者。据该市地税局税收规划核...

岑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岑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