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岑溪豆腐酿 土得有道理

梧州日报 2016-10-25 06:39 大字

曾炜健在磨豆浆。

岑溪豆腐酿是岑溪“三宝”之一,只是如今仍坚守豆腐传统制作工艺的作坊越来越少。近来,岑溪出现一家传统制作的豆腐酿作坊,开业短短几个月,就迅速打开市场。直言“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大学生创业者曾炜健脸上溢满了成功的喜悦

用柴火煎出来的豆腐酿,香味飘满厨房。

这边全自动磨浆机匀速旋转发出轻微响声并和着榨豆腐声,那边灶火熊熊煮浆并点浆,小虫子在唧唧鸣叫,偶尔传来几声犬吠……这一切,打破了笼罩在薄雾里的村庄的静寂。这是笔者近日凌晨5时在岑溪市糯垌镇绿云村一个传统豆腐作坊的见闻。

笔者走进绿云村5组曾炜健与徐家乐的岑溪豆腐制作坊,探访传统制作流程。

曾炜健曾在江西渝州学院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就读,2010年回到岑溪,曾开过夜宵餐档,也购销过砂糖橘,积累了一定资本。采访时曾炜健说,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他想,岑溪豆腐历史悠久,但专攻传统制作水豆腐并端上餐桌的作坊还是空白,何不开个作坊呢?

说干就干。曾炜健看中了找到同村的徐家乐合作,用他家的条件成立了豆腐作坊,在房前盖了100多平方米的铁皮蓬,花了1万元购置了500公斤重的电动石磨,还在岑溪市区开一间豆腐酿专卖店。自去年9月作坊正式开张以来已在岑溪声名鹊起,如今日销售豆腐酿1000块,日销售收入1500元,初步取得成功。

为了让制作出来的水豆腐鲜嫩爽滑且不老不嫩恰到好处,曾炜健专门向农村传统豆腐制作人请教取经,并摸索了3个月。

每天晚上23时,曾炜健雇请的工人就开始水浸黄豆,浸泡6个钟头,次日凌晨5时,工人就起床磨豆浆。曾炜健说,每天浸30至40公斤本地青色的黄豆,方能制成400多砖水豆腐。

笔者看到,石磨以每分钟40转的速度匀速转动,漏斗上的黄豆在定量的水混合下,并在漏斗底下的螺旋转动下均匀的落到石磨里碾磨成浆,流到桶里的豆腐袋里。豆腐营养丰富,含铁、钙、磷、糖和蛋白质等,素有“植物肉”之称,石磨慢速运转,避免了高温高压对黄豆营养成分的破坏,保持豆腐原汁原味。

榨好的豆浆放进锅里用柴火煮沸,煮浆大约15分钟,一沸腾就舀出,以免糊了锅底,再将豆浆晾至七八十摄氏度,冲进放有研磨细致的天然熟石膏的桶里,这叫点浆。

豆浆晾晒时间也分季节,夏天时晾一个钟头,冬天时则短一点,晾至温度大概四五十摄氏度时则用勺子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盘,用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木板,上面放重物压榨水分,约20分钟即成水豆腐。

每天凌晨5时,曾炜健就从8公里外的家赶到岑溪市区采购五花肉,随即回到作坊将去掉肉皮的五花肉剁碎,仅是剁肉这一环节就要花去两小时。他说机器绞的肉口感不好,且流失了汁液。他还要来回两趟将在村里煎好的豆腐酿运到岑溪市区的门店。

笔者看到岑溪本地黄豆要比东北大豆小得多,做出的豆腐要优质于后者。正是因为土得有道理,这青色的土黄豆和土法制作和优质的水,制作出的豆腐酿更爽口美味,作坊开业短短几个月,就迅速打开市场。制作的豆腐酿有香菇木耳豆腐酿、花生芙豆腐酿、板栗豆腐酿和韭菜豆腐酿,基本是猪肉馅料配上上述材料,食用时撒上葱花和香菜,味道更好,令人回味无穷。

新闻推荐

引领经济带各行业加快发展 粤桂两省区联合调研组到梧州市调研

本报讯(记者 杨苑君) 2月24日,粤桂两省区联合调研组到梧州市考察,了解《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并召开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作推进情况调研座谈会。 ...

岑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岑溪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