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的“村小”情怀

达州晚报 2020-10-19 10:57 大字

□达州日报社社区记者 谢幼林

“谁剪仙花四出黄,枝枝叶叶翠交相。”金秋时节,丹桂飘香,达川区石桥镇永进中心学校的退休教师周勇洗漱完毕,骑着摩托车赶往永进社区。今天逢集,他想买点日常用品,顺便去永进学校走走看看。

看着焕然一新的校园,周老师心潮澎湃,自己献身乡村教育39载的峥嵘岁月不禁浮现在眼前。

周勇出生于教育世家,婆婆李家英曾经在达县马家学校任教;父亲周永英擅长语文、英语、美术教学,尤其是对人物画、素描画、油画造诣颇颇高,生前任职于石桥镇帽落寨学校。1957年9月,周勇出生在回龙公社(永进),弟兄姊妹四人,他排行老大。1964年9月,7岁的周勇背起书包,在家附近的冉家沟小学读书。所谓学校,其实就是偏居农家小院一隅的木质虚楼,三间板壁瓦房,八仙桌、长桌子,长短板凳,一张木架黑板,几支粉笔就是教室的全部家当。“彭逢敬老师拉长声调,教我们拼音。”周勇对启蒙老师依然记忆犹新。1980年8月父亲退休,23岁的周勇“接班”,分配到洛车乡裂坪村小任教。从此,周勇一生,就与乡村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裂坪村小,周勇一干就是8年。1988年9月,周勇调任永进乡双狮子村小任教。“那是一个四合院,教室是低矮的篾壁瓦房,木架黑板凹凸不平,长桌子、长板凳,参差不齐。泥土地面坑坑洼洼,我经常挖来泥土和着煤灰,修补地面。教师宿舍只有五六平方米,单床、单桌、单凳,还有一个单锅泥土灶头。煮饭时,整个寝室烟雾缭绕,呛得人喘不过气来。被子、衣服上全是烟灰。”周勇告诉社区记者,“这还不算,教室与寝室都是木框玻璃窗户,破烂不堪。到了冬季,西北风穿堂而过,学生们冻得满脸通红,手上长满冻疮。晚上,我紧紧抱住女儿,听狂风犹如鬼哭狼嚎,很难入睡。一觉醒来,父女俩头上经常挂着白霜。”说起那年那月,周勇感叹万千,“真是苦了山区的娃娃!”

四年后,周勇得以离开“苦寒之地”,先后在崇兴寺村小、瓦石坪村小任教。1995年9月,周勇调任宝井寨村小学,这是离家最近的村小。背着小书包,女儿娟娟随着父亲“南征北战”,形影不离,直到小学毕业。2003年3月,小女儿周茜出生,肩上驮着“小棉袄”,周勇继续行走在往返村小的路上。2008年秋,汶川大地震后,宝井寨村支两委筹集资金,在省道旁边,另址修建宝井寨小学。2009年秋,“散居各处”的师生们回归新学堂。看着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窗明几净的教室,干净整洁的厕所,52岁的周勇热泪纵横,孩子们唱呀跳呀,师生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周勇教书育人一辈子,从来没有在中心校任过教,他多次获得各级政府、学校的表彰,2016年9月,周勇荣获“四川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贡献奖”。

2017年10月,本该是周勇光荣退休的日子,他曾经无数次盘算,待卸下牵挂,他要带着老伴出去走一走。“周老师,学校师资紧张,您能不能再带一带宝井寨的娃娃?”2017年秋季开学前夕,校长黎玉川来到周勇家中,紧紧地握住他的手。“没问题!”没有丝毫犹豫,周勇就满口答应。一旁的老伴嗔怪地拐了拐他,满脸的支持。那一刻,黎玉川的眼睛湿润了,他看到了一位终身从事村小教育,风里来、雨里去,却从无怨言的老教师的高尚情操!

2020年7月,宝井寨村小最后一名小学生随父外出读书了。彻底打扫完校园卫生,周勇锁上学校大门。点燃一根香烟,满眼含泪,他围绕校园的围墙走了一圈又一圈,恋恋不舍。39年!整整39年,周勇,难舍乡村教育情怀!

“种点小菜,带带孙子,养育小女儿,有事无事回学校走一走,看一看学校的发展。”这就是周勇老师的退休生活,平淡而又充实。

新闻推荐

“石河县”钩沉

夏勇(接上期)女娲补天、全民补天的由来,山东日照“太阳文化”,“大煎饼”“太阳饼”的诞生,及大禹治水乃至西方《圣经...

苍梧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