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作者未能见到的书 《桂水情缘》读后感

梧州日报 2020-05-24 06:54 大字

黎杰源

近日,我在整理书架的图书时,看到了陀梦庚的遗作《桂水情缘》,读着这本书,我和陀梦庚交往的往事又一幕一幕地在眼前浮现。

陀梦庚是苍梧县京南镇人,他曾在《大众报》(《玉林日报》前身)和玉林地区《金田》文学杂志社任记者、编辑。1988年,他退休后回到家乡苍梧县京南镇居住。2006年3月,陀梦庚因病带着《桂水情缘》还未结集出版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我与陀梦庚的交往不多,仅一面之缘及一次书信往来,但受他的影响却很深。他的人格魅力、做人的原则、待人接物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对我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初识陀梦庚是在各级报纸上读到他的文章。那是上世纪90年代,经常会在报上阅读到他的文章。他的文章文风朴实,语言精练,以小见大,故事感人。那时,偶尔也会在报纸上看到别人写他的文章,知道他是一位热心指导文学爱好者,乐于与文学爱好者交朋友的前辈。那时,我经常会在闲暇的时候胡乱涂抺些自以为是的文字投到各级报刊,偶尔也会有见诸报端的,共同的爱好使我有了与陀梦庚相识的机会。

一次,我从朋友那里得知陀梦庚的通讯地址,于是有了写一封信给他、向他请教一些文学方面的问题的冲动。一番搜肠刮肚的苦思冥想后,我终于把书信写好,并随手撰写了一篇千字小文。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把书信和文章一起邮寄给从未谋面的他。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信寄出去没多久,便收到了他的回信。他把我写的那篇文章认认真真修改了一遍后,一起邮寄给我。收到回信的那天,我心头一热,一股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真没想到,一个与他素不相识的人叫他帮忙修改文章,他也会这么认真对待,就像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似的。

后来,我和时任苍梧县作家协会主席卢贤丰等一班文友一道,专门登门拜访他,于是有了与陀老第一次见面的机会。在陀老的家里,他说了很多鼓励我的话。然后他又对我说,学习写作一定要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写作过程中才能信手拈来。这次与他交谈,让我受益匪浅。

翻开陀梦庚的遗作《桂水情缘》,“桂江的传说与随笔”,“近现代名人的帆影与足音”,“绝佳山水溢诗情”三个部分内容翔实、意义深蕴。里面记述的故事都是围绕桂江和桂江两岸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人文景观、故事传说、古今人物等展开的。翻读着这本书,仿佛跟着一名带领着我们游览桂江的导游,她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不快不慢的腔调,向我们讲述一件件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个个古老而又动人的传说。与其说这是一部传世的文学作品,还不如说是一部极具史料收藏价值的史书。

为完成这部著作,从2000年开始,已经七十高龄的陀梦庚顶烈日,冒严寒,不顾旅途劳顿,从桂江最下游的梧州市到桂江源头桂林市兴安县古运河灵渠,到处留下了他深入各地了解风土人情,人物故事,人文景观等第一手素材的踪迹。历经数年的风雨沧桑,至2005年底,《桂水情缘》20万字的书稿终于顺利完成。陀梦庚不顾年事已高,仍然对文学执著追求的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不幸的是,陀梦庚的《桂水情缘》还未结集出版,他就因病辞世了。之后,卢贤丰和时任苍梧县诗词学会会长周陆奇一直在为《桂水情缘》的出版发行作不懈努力,并得到了苍梧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于是才有了2014年1月《桂水情缘》的出版面世。

《桂水情缘》的出版发行在苍梧文坛引起了一阵骚动,文友们在为陀梦庚的敬业精神心悦诚服时,也为这些热心人的无私帮助击掌叫好。

新闻推荐

走访乡村振兴示范点③ 巧干实干精美小村庄 探访苍梧县木双镇西中山贝村

经过改造的山贝村渡船码头和候船亭显得古朴雅致。容清河摄本报记者梁萍通讯员钟斌明山水之间,渡口悠悠。从东安江的这头隔...

苍梧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