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社举办的“六堡茶文化之旅”主题研学活动内容丰富,让参加活动的报社小记者及其亲友们收获良多 采茶制茶学茶艺 品茶问茶知茶礼
本报记者 龙天传
“原来,一杯六堡茶的背后有这么多‘学问’!”5月16日至17日,参加了梧州日报社举办的“六堡茶文化之旅”主题研学活动后,报社小记者及其亲友们共50多人,都表示收获良多。
观赏茶山风光 感受采茶乐趣
此次“六堡茶文化之旅”主题研学活动为期两天。首日,在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自治区级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广西工匠”称号获得者陈伯昌带领下,小记者及其亲友们走进苍梧县六堡镇。
当车辆驶入六堡镇四柳村长裙山的盘山路时,小记者及其亲友就被车窗外的茶山美景彻底迷住了:只见薄雾轻笼山头,泉水流过山间,沿着山坡开发的茶园层层叠叠,生机勃勃。但最让小记者们感到好奇的是,茶山上间隔一段距离就插着一块黄色的牌子。“我猜那是测量距离用的吧?”小记者邓惟颢心生疑问。直到走上茶山,小记者们发现有许多昆虫被黏在了黄色牌子上,此时,他们才恍然大悟:这是“灭虫板”!原来,长裙山茶园是有机茶园,茶树不喷洒农药,采用的是物理除虫方式。
知识学习贯穿了采茶的整个环节。在茶园里,陈伯昌给小记者们每人发一个小竹篓,并手把手教他们采茶:“采茶,不是把全部叶子都摘下来,我们要采的是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二叶。”小记者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他们边说边笑,竹篓里则不断放进六堡茶鲜叶。陈伯昌穿梭在采茶队伍中间,不时纠正个别小记者的错误做法:“不能用指甲掐断,要提拉着用力捏采。”
随后,研学团的队伍又走进了苍梧县沁怡六堡茶业合作社,在宽敞的车间里,他们看到了现代化的六堡茶传统工艺生产线。依托这条生产线的全流水线作业,茶叶生产从鲜叶到成品完全“不沾地”“不沾手”。听着合作社负责人、自治区级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梧州工匠”称号获得者谭爱云的介绍,小记者及其亲友们充分感受到了茶人匠心的内涵。
观光、体验与参观,环环紧扣的研学活动,让小记者们几乎忘记了已到午饭时间。其实,在四柳村盘古寨的山间小泉旁,充满野趣的“长桌宴”早已等着他们了。可是,桌面上没有任何器皿,只有大片的芭蕉叶和饭包叶,这是怎么回事?
这边,小记者们在好奇地猜测着;那边,工作人员却以六堡茶入菜,陆续制作茶香鸡、茶香鸭以及茶水饭等美食。饭熟菜香,谜团也解开了。原来,小记者们需用一尺多长的公筷,小心翼翼地把食物夹到手上的饭包叶中,再戴上手套抓取食用。“这种吃饭方式非常原生态,与周边旖旎的乡村风光很相衬。”小记者家长张女士对此赞不绝口。
体验手工制茶 学习茶礼茶艺
17日上午,小记者及其亲友们走进位于梧州骑楼城里的六堡茶非遗传习所,在这里,他们领略到了不一般的六堡茶文化。
展厅里,墙上贴着关于六堡茶历史、工艺等知识的介绍,地上摆着揉茶机、摇茶机、炒茶锅等各式传统制茶设备,还陈列着茶膏、茶饼、陈年茶叶等各种茶品。小记者们边听陈伯昌的介绍边参观,不时发出惊叹声,有的小记者还特地在铜钱造型茶饼墙以及各种制茶设备前留影。
体验传统制茶工艺,是本次研学活动的重点。听了陈伯昌的要领讲解后,小记者们戴上手套,分批围到烧旺的铁锅前,照着炒茶师傅示范的动作开始炒青,“小心别烫到手!”家长们在提醒的同时,也兴致勃勃地加入到体验的阵列中。
杀青需用手不停地翻动、抛压鲜叶,让其受热均匀,不一会儿就让小记者感受到高温下单调作业的“难处”。接下来,蹲在地上的揉捻,又让他们体会到腰酸背痛脚麻的“苦处”。揉捻过后,还需将茶叶再倒进锅里复炒……一番体验下来,小记者们无一不是满头大汗。“从采茶到制茶,我终于知道茶叶来之不易了。”小记者岑思瑶说。
在等待茶叶烘干的期间,高级评茶员、厦门鸟巢计划诗意童年网络吟诵讲师冯庆红也给小记者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茶礼茶艺课。“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讲台上,冯庆红一边声情并茂地吟诵,一边辅以动作教小记者们跳《木瓜舞》,从中则穿插作揖礼讲解。而最让小记者及其亲友感兴趣的则是茶艺讲授。了解泡茶用水知识,选取合适的茶具,投茶、洗茶、泡茶、品茶……小记者们像模像样地跟着冯庆红学习茶艺,并将自己泡好的茶按照礼仪程序奉献给父母、老师,让参加活动的家长们开心不已。
在两天的活动中,小记者们还体验了炒大锅菜、制作六堡茶糍粑等环节,充分感受到研学活动的乐趣,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带走自己制作的茶叶以作留念。对此,全程参与活动的小记者家长李先生感慨地说:“感谢报社组织这次活动,让大家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雨燕通讯员吴静)5月7日,梧州市公安局在万秀区某酒店房间内,抓获两名以介绍嫖娼为由,通过微信实施诈骗的犯罪嫌疑...
苍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