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 不负大山的馈赠 探访苍梧县狮寨镇岛朝村

梧州日报 2020-05-07 06:40 大字

本报记者 梁萍 通讯员 潘绍珊 郭庆龙

近日,苍梧县狮寨镇岛朝村的青梅园完成了150亩的青梅种植,连片的山头上,7000多株青梅苗均匀分布,随风摇曳。十多个村民分散在各处,除草、入肥、清理沟渠,一片忙碌。

新的产业,新的希望。这个昔日的深度贫困村正在迎来加快发展的春天。

一条水泥路,改变一个村

沿着崭新平整的山间公路,记者跟随狮寨镇工作人员花了约一小时,从镇上驱车来到岛朝村村委。一路上,满山苍翠,生机盎然。

“这条通村水泥路是群众的出入要道,也是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岛朝村党支部书记唐继平说。岛朝村是一个偏远的瑶族村,有9个村民小组170户676人,人口不多,居住分散。原来的村道是一条狭窄的泥路,小车无法通行。村子到镇区30公里的距离,开摩托车要三四个小时,走路则要花上一天的时间。

交通不便成了横亘在岛朝村与外界之间的难题。村民出入不方便,物资只能用摩托车运或者靠马匹驮,运输成本高,导致产业发展迟滞,村民收入少。2015年通过脱贫攻坚精准识别,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208人,贫困发生率32.8%,被列为深度贫困村。

“其实我们村的林地资源非常丰富,全村共有林地近2万亩,人均林地面积28亩,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有杉木、八角等林产品。”唐继平说。多年来,村民们都盼着通村道路能快点修好,村“两委”也在努力推动有关工作。但是,因为筹集到的资金不够,硬化道路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这一状况,直到2014年得到改变。

这一年,作为自治区人大代表的唐继平,将村民的愿望提到了自治区“两会”上,得到自治区领导的关心关怀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自治区领导对唐继平说,瑶族同胞的愿望我们一定帮忙实现,让瑶胞们与各族人民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各方努力下,2014年底,镇区通村水泥路建成通车,“群众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小车开不进、木材运不出”的历史终于结束了。全村人敲锣打鼓欢庆这个重要时刻。

随后几年,岛朝村又进一步筹集资金600多万元,修建了4条通屯水泥路,总长17.4公里,群众出行难、学生上学难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缓解,生产生活运输成本大为降低。

一批好产业,致富一方人

夏已至,贫正去。

贫困户李勇眼看着越来越多的拖拉机、小型货车开进村里,杉木、八角收购价翻了一番,笑得合不拢嘴。他家有100亩杉木、50多亩八角,靠着这两项收入,2017年脱了贫,去年收入更是达到10万多元。最近,他又新种了15亩青梅,增收致富干劲十足。

当前,岛朝村成立了村民合作社,推动“党建+产业”示范带建设,发挥村级党组织号召力和先锋党员带头作用,动员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集中力量做好山上文章,发展杉木、八角和青梅种植等产业示范园,实现特色产业贫困户覆盖率100%。

“我们依托山林优势,整合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入股、租赁、劳务服务等多种形式,持续获得稳定收入。”唐继平说。

2019年底岛朝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万元,贫困户年均收入近5000元。目前,除1户2人未脱贫之外,其他贫困户均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32%。

“说到底,增收致富还是要靠自己,不能只坐在家里等拿分红。”贫困户赵福建住在岛朝村最偏远的大村组,几百米开外就是贺州地界。之前他因两个女儿读书,母亲身体不好,家里开支大、收入少,被列为贫困户。

不过,赵福建没有消沉。在村“两委”和帮扶工作人员的鼓励和引导下,他努力寻找出路。近几年,他积极经营家里的100多亩杉木、八角林,还养猪、养鸡,种植百香果,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如今,他家盖起了二层楼房,年收入持续增加,成了村里重点培育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当地青梅种植历史悠久,多数农户的房前屋后及低丘缓坡上都种有青梅树。青梅园的落户带动村里更多贫困户种植青梅的积极性。

“从青梅园拿分红是一部分,到青梅园务工是一部分,自己种植增加收入又是一部分,青梅带来的收益可不少呢。”李勇说。

多一分耕耘,就会有多一分收获。岛朝村的村民,已经开始期盼着来年春天——下一个丰收季的到来。

新闻推荐

短途出行车流增多 预计4月30日及5月4日将迎来车流高峰

本报讯(记者陈雨燕通讯员黄丽)今年5月1日至5日为“五一”假期,市公安交警部门预计,假期期间群众出行踏青活动增多,梧州市的主...

苍梧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