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就近就业解出门打工难

广西日报 2020-03-08 07:08 大字

本报梧州讯(记者/潘登通讯员/钟业金)3月2日一大早,梧州市苍梧县木双镇镇政府门前,32名村民统一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坐上“就业直通车”,来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参观,最后有14名农民工与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

“以前大家在广东打工,很难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通过参观后,不少人愿意在家门口就业。”苍梧县副县长说,为鼓励大家就业在当地,该县推进与之相邻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点对点”劳务对接工作,对村里的劳力进行摸查后,园区安排车辆接村民来参观。

一边是企业用工荒,一边是出门打工难。梧州市大力推进“就业在当地”,采取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送劳动力,灵活举办线上和线下招聘等方式,促进企业与务工人员的有效对接,帮助企业尽快复产。

摸清底数。该市号召驻村工作分队长、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一边与附近企业联系,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一边收集返乡人员就业需求。

点对点对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开通“就业直通车”,接送本地求职者直观了解企业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生活住宿环境,增强求职者“就业在当地”的信心和动力,并给予每人500元的一次性补助。

双线发力推。该市制作“就业在当地”宣传标语和横幅,在车站、道路等地进行广泛宣传。组织1500多家企业开展线上招聘活动38场,提供岗位约13万个次,共有18万人参加线上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近4000人。通过进村走访、现场招聘会等渠道,将190多家企业的用工需求信息送到农民工手中。

据悉,自2月17日全市启动“就业在当地”活动以来,截至3月1日,新增本地就业人员达2900多人。

新闻推荐

同心共筑“防控墙” 广西志愿者服务疫情防控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余锋2月3日,贵港市港南区28岁小伙子梁意锦自掏上万元,购买了大米、鸡蛋、花生油和青菜等物资自驾只身前往武汉,抵达...

苍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梧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