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六堡茶飘出槟榔香 记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韦洁群和石濡菲

南国早报 2019-09-14 20:54 大字

韦洁群正在自家的茶地采茶。

南国早报记者周伟武文/图

因具有特殊的槟榔香味,梧州市苍梧县的六堡茶早年就被列为中国名茶之一。如今,在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传承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韦洁群和其女儿石濡菲,母女俩分别是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近日,南国早报记者在六堡镇近距离接触到六堡茶的古法制作过程,并从韦洁群和石濡菲母女身上,感受到她们对六堡茶的挚爱和坚守。

1

挑选原料

不能使用农药,必须绿色环保

8月29日一大早,韦洁群的身影就出现在六堡镇塘平村的黑石山茶厂,她背着一个竹筐,准备到自家的茶山里采秋茶。不到20分钟,来到了茶地。“制作一款好茶,使用的原材料必须是绿色无污染的。”在茶地里,韦洁群一边摘茶一边介绍,她家里一共种了300多亩的茶,在采摘季节,每天要请30多名村民帮忙摘茶。由于自家的茶树未使用农药和化肥,所以产量不高,有些茶叶还有虫子咬过的痕迹。

韦洁群的双手伸到茶树枝叶之间,拇指和食指捏住茶树的嫩芽,手腕轻轻一提,新鲜的茶叶就被摘在手心里。“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这样才能保持芽叶的完整、新鲜和匀净,不能捋、不能抓,更不能掐。”韦洁群说,要做出一款好茶,摘茶是基本功。采茶者能近距离感受到新鲜茶叶的生命力,制作时,她会小心翼翼,就像在照顾一个新生的婴儿,这样做出来的六堡茶,能让品茶者品出那股生命力。

2

精心制作

全部使用手工,过程极其繁琐

采摘了一个多小时,韦洁群的竹筐里已有一两公斤茶叶。她带着这筐茶叶回到黑石山茶厂。茶厂名字虽然带个“厂”字,但里面看不到任何机器设备,最显眼的东西就是里面的那两排大铁锅。韦洁群将生茶放在簸箕上晾干的同时,开始用木柴在其中一口铁锅下生火。

“现代化的茶厂都是用机器一次性烘干茶叶,但我们家的六堡茶都是使用手工炒茶。”韦洁群说,古法手工制茶效率极低,步骤繁琐,要经过采青、晾青、炒青、初揉、揉捻、堆闷、复揉、烘干和筛选等流程。每口铁锅一次最多只能炒1.5公斤茶叶,最后能制作出0.3公斤成品。

经过半天时间的制作,韦洁群采摘下来的生茶变成了成品茶,但如果要让它的品质更高,还需要陈化一段时间。“我现在给你品尝的茶已陈化了两年多,你觉得味道如何?”韦洁群的女儿石濡菲在陈化间拿出一款茶叶,用功夫茶具沏出来。记者呷了一口,感觉口中有一股槟榔的香味。

3

推陈出新

母女锲而不舍,茶中飘出异香

“槟榔香是六堡茶的味道之本,我和母亲花了3年多的时间选找它。”石濡菲说,母亲从小耳濡目染六堡茶的传统制作工艺,18岁进入六堡公社茶厂工作后,与六堡茶再也分不开了。2000年,母亲与父亲创办黑石山茶厂,从此家里就专注于传统古法制作六堡茶。

石濡菲介绍,为帮助家中照顾生意,高中毕业后,她也回到茶厂学习制茶。现在,六堡茶的种植、管理、采摘、制作、销售等各个环节,她都了然于心。2009年,母亲韦洁群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后,石濡菲就和母亲走遍六堡镇的大小山谷,寻找六堡野生古茶树。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终于找到了古茶树,再根据多年制茶的经验慢慢摸索,研制出自带槟榔香的纯天然手工茶。

“好东西就要传承下去,这样才能发扬传统工匠精神,让后人受益。”韦洁群告诉记者,2015年,女儿石濡菲也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2018年,韦洁群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出名后,全国各地不少人来家里拜师学艺,还有不少人定制她家产的六堡茶。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女儿石濡菲注册了六堡茶品牌商标“濡菲”。现在,茶厂的年销售额达到七八百万元。

4

培训村民

每年都开班授课,带出数百高徒

韦洁群介绍,2010年开始,她与女儿开始在茶厂开班授课,一年开三次培训班,不少六堡镇的村民前来参加。除此之外,她们还外出到一些学校授课,推广六堡茶文化。

据了解,近10年来,韦洁群母女累计培训六堡茶技艺的人数已有两三百人。经过培训指导之后,村民们制作的茶叶质量大幅提高,原本最多只能卖80元/公斤的六堡茶,现在可卖到200元/公斤。目前,当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对六堡茶产业充满信心,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到家乡,学习六堡茶的传统制作技艺。

新闻推荐

让“空壳村”变成“实体村” 梧州市明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

本报讯(记者陈可夫通讯员钟伟民)今年6月,梧州市长吉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该公司由长洲区政府出“大资”,占52.5%股份,该...

苍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梧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