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辛苦但也乐在其中” 记梧州日报社专刊中心副主任陈晓雯
十几年来,梧州日报社专刊中心副主任、“年轻的老记者”陈晓雯始终怀着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新闻事业。
作为一线记者,她时常风尘仆仆、不分白天黑夜,不畏严寒酷暑奔赴新闻一线,进机关、入企业、走社区、到农村,用笔尖记录真实、捕捉鲜活的瞬间;作为党员干部,她总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为报社青年做出表率,聚焦全市重点工作与百姓民生福祉,为做好新闻报道的策划和采写忙碌着。
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共进,陈晓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示着当代新闻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现场就是战场
笔尖就是武器
6月26日,受强降雨影响,苍梧县六堡镇遭遇洪涝灾害,全镇出现多处道路塌方、桥梁和房屋受损、停电等情况。
6月27日,洪水退去,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尤为重要,陈晓雯与同事接到任务后毫不耽搁地赶赴灾区现场采访。当天乘车往灾区时遇到了暴雨,道路两旁随时会出现新的塌方,虽然大家都感到紧张,但是为了第一时间了解灾区救援的最新情况,他们都没有退缩,很快就赶到了受灾严重的镇区。
“洪水退后的六堡镇区到处黄泥、树枝、垃圾堆积,部分商铺房屋被淹导致墙体破损,物品散落各处,一片狼藉。”回忆当时场景,陈晓雯历历在目,“但在现场,我也切身感受到了党员干部、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以及灾区群众众志成城抗大灾的强大能量。”
在受灾地区,陈晓雯与同事边走边看边听边记录,认真采访救援工作队及群众了解灾情。采访结束后,天色已暗,为了及时把第一手资讯呈现给大众,陈晓雯决定晚上挑灯夜战赶稿。深思熟虑后,陈晓雯与同事把报道的主题聚焦在抢险救灾第一线的党员干部与武警官兵身上,用他们在灾难面前,克服种种困难、争分夺秒开展救援的剪影,写成了特别报道《党旗在救灾一线飘扬》《辛苦了,我的武警官兵》。一个个鲜活的救援场景,在她的笔下呈现给读者,让不少读者被那些始终冲锋在前,团结带领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的党员干部、武警官兵深深感动。
这一次的经历,只是陈晓雯十几年新闻从业生涯的一个场景。无论是在全市重点推进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攻坚、服务企业等中心工作的宣传中,还是在地震、地质灾害、洪灾、台风等灾害发生时,陈晓雯总能冲锋在前、靠前指挥或到现场采写稿件。
“人到现场、心系百姓、反映基层,写出的报道才更鲜活。”这就是陈晓雯作为记者所坚持的信念。
标题字斟句酌
评论言辞犀利
许多同事眼中的她,在工作中总是一丝不苟,严于律己,做好表率。
“这个标题还可以更简练一点”“这处用词不太准确”……这样的讨论在专刊中心编辑室会经常听到,现任专刊中心副主任的陈晓雯与编辑常常就标题制作、字词句以及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相互切磋、探讨;在把关报纸版面的审核环节,她常常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时刻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篇稿件;在记者选题和采写过程中,她也经常耐心指导。
“我一直以来都对新闻工作保持着新鲜感和好奇心,每当我看到或是想到一些好的新闻题材,我都会去采写或者安排记者去报道。”陈晓雯表示。入行十几年,她饱蘸激情,笔耕不辍,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写作经验。
去年,《梧州日报》加强了评论报道,在全市中心工作、重要会议节点,以记者短评、评论员文章等形式推出评论,部分的评论员文章、社论由陈晓雯撰写。评论员文章任务重、时间紧,陈晓雯在平时注意积累的基础上,结合每次的主题,撰写有质量、时效高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形成良好舆论声势。
从最初的一线记者,到统筹编记力量的部门负责人,一路走来,她也在慢慢地成长。成长的背后,是辛劳的付出,每遇到重大任务重要时间节点,“5+2”“白加黑”是生活作息常态;在休息日,一接到采访任务电话就必须立刻无缝切换到“战斗”状态,当任务顺利完成时,又如释重负、甘之若饴。
“新闻工作辛苦但也乐在其中,这就是我的真实写照。”陈晓雯说。
(柳 双)
新闻推荐
我与伟大的祖国不可分割,我的脑海里牢记着你。西江的浪,桂江的波,你的壮阔胸怀孕育了我。改革的旗,开放的歌,走过雨雪风霜,走过...
苍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