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货运队的往事

梧州日报 2019-07-01 09:06 大字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苍梧县城和附近农村群众的商品和农产品物资交流,满足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上世纪50年代,苍梧县政府和供销社等部门组织暂时无业的街道居民,组成城乡货物运输队,负责将城镇的生盐、煤油、火柴、毛巾等百货、五金商品运到县城附近的大坡、广平、新地三个圩镇,然后再从这三个圩镇把稻谷、木薯干、水果等农副产品运到县城加工、销售。当时报名参加货运队的人很多,约有七八十人,分成五六个货运组,可是七天后就只剩下20多人了。剩下的人便分作两个货运组,第一货运组由冯德升带队,第二货运组由熊意芳(女)带队。当时运货的报酬不是以货币结算,而是以大米结算的。根据货运量、路程远近等以大米结算,一天来回约有几斤大米的报酬。

这些肩挑货运队的男女队员,是最能吃苦耐劳的。一天往返来回四五十公里路,一个人空手来回都感觉累,更何况肩挑七八十斤的货物,更是难上加难。可这两组运输队员就是克服了这些困难。他们每人一块搭肩布,搭肩布既可用来擦汗水,又可用来垫肩。每人穿一双禾草鞋,脚穿一双,备用一双。大家都带着用大竹筒装的大米粥,外加一顶广平帽,风里来雨里走。

货运队需要运的货物,一般在前一天傍晚便装好,当天一早天刚亮,一行人按约定的时间到仓库挑起货物便出发了。在天气炎热的夏天,越早出发越好,大伙才不至于中暑。在这20多个货运队员中,有几个女队员还处于哺乳期间,她们更辛苦。在货运期间,一旦有队员出现中暑或扭伤脚的,大家就会相互照顾,形成一个坚强团结的集体。队员们从县城出发将货物肩挑到大坡、胜洲、龙尾江,还有广平、新地等。到达目的地后,大家又立即装货回县城,傍晚才能到。队员们在卸货后又立即装好第二天一早的货物才回家。这时候,各家的小孩就会到组长处签字领米回家。这两组货运队员,大约肩挑了两年多才解散。后来大家都逐渐有了各自的工作,如冯德升进了搬运社,熊意芳进了县供销社加工厂。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新中国也将迎来七十周年华诞。当年货运队的这些人基本上都老了。如果不提及当年为解决城乡物资交流,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急需,确保当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作出过贡献的城乡货运队的往事,也许很多上了年纪的城乡老人家亦淡忘了这件事。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入新时代,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美满幸福,伟大的新中国欣欣向荣,昔日这些货运队员踏过的山间小道也开发成宽阔的公路,穿梭不绝的运货车辆往返于城乡之间,城乡与外省外埠的物资交流货如轮转,城乡市场繁荣,为农村群众出行县城和市里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林伟生)

新闻推荐

受强降雨影响,7个乡镇2.3万多人受灾 苍梧1500多人投入抢险救援

众志成城抗洪救灾本报苍梧讯(记者/梁乾胜周映)6月26日上午,苍梧县辖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7个乡镇遭遇洪涝灾害,受灾人口2.3万多...

苍梧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