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镇“手艺人”孙家军,服务相邻近30年 不仅有技术,他还有副热心肠

齐鲁晚报 2019-03-26 05:32 大字

孙家军已服务乡邻近30年。文/图本报记者马云雪通讯员武海涛

从维修拉锁、替人开锁配钥匙到定制金银首饰、维修缝纫机器……在太白湖新区石桥镇各大集市中,走街串巷近30年的“手艺人”孙家军,在当地村民看来早已不再陌生。除了每日出摊帮村民们解决一些小问题,热心的他还常年在摊位上备好千斤顶、打气筒供村民们无偿使用。

他技术好又热心

村民有事爱找他

21日早,位于石桥镇前石桥村的集市上,过往村民络绎不绝。在靠近村委的一处空地上,53岁的孙家军摊位前人气十足。“孙老师,这个钥匙你看能配么?大门钥匙丢了,别提多着急了。”原来张大娘早晨出门着急,把大门钥匙丢了。“他干这一行得30年年了,技术好,收费合理有个啥事还热心,我们都爱找他。”张大娘说。

从配钥匙的设备到维修各类小物件的家什,再到为村民打制金银器物的工具,他的三轮车上样样俱全。作为村民们心中的“手工达人”,平常不仅配钥匙、修拉链,谁家钉个锅盖、路过的电动车、三轮车扎了需要补胎,孙家军也总是不遗余力地拿出打气筒、千斤顶等,免费义务帮助他人。当受助者非要付钱时,他总是笑着婉拒并告诉对方,能帮他人修补东西还能赚口饭吃,就已经很高兴了,像那种能顺手帮忙不费事的,他从不收费。

“要不是上个月孙家军急中生智帮他化解危险,自己73克的黄金就被别人抢走了。”一旁74岁的王大爷说,春节前,自己和老伴来到接庄集上,专门找孙家军帮忙赶在年前给打副金手镯。当老伴把随身携戴的耳环、戒指、项链摘下来后,孙家军便开始忙活了起来。当时,市井人来人往,孙家军把金子高温融化成金块时,两名40余岁的男人鬼鬼祟祟地已站在一旁近一个小时了。

“大爷,您想把这铜打成什么样的?镜面的还是刻画的呀?”孙家军故作无所谓的瞅了瞅王大爷,一旁王大爷的妻子刚想反驳,被王大爷拽了一下。王大爷笑了笑答道,这东西不值钱,你看着弄就行。两名中年人又看了会,有些沉不住气的走了。等到手镯打好,孙家军又让王大爷夫妇坐了将近半个小时,确定安全后才让他们离开。

捡到16万元提货单

他连夜交到乡政府

在孙家军的老屋里,一块有些年岁的牌匾挂在堂屋正手处。上面的字虽已褪色,却仍能清晰看出上面写着“拾金不昧,石桥油厂赠给孙家军。”原来,在1992年的冬天,去朋友家做客归来的孙家军曾做过一件声名远扬的大好事。

“那时候16万元对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了,我捡到后就想着丢失的人,得多着急啊。”孙家军说,27年前的一个冬天,他从朋友家回来的路上途经一条小河沟时,一张被塑料袋遮掩的白纸引起了他的注意。小心翼翼地捡起来后,只见是一张现金提货单,16万的数字赫然呈现在他的面前。

当他匆匆忙忙回到家已是傍晚。随即,他冒着夜色立即将现金提货单送到了当时的乡政府。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是石桥镇当时一家大型油厂粗心遗失的。乡政府工作人员立马联系了油厂,双方约定了第二天早晨对接。

“心里其实忐忑不安,万一里面丢的不仅仅是16万元的现金提款单,若还有其他的钱财我也没法交代。”孙家军告诉记者,第二天早晨当看到失主不停感谢时,孙家军悬在心里的石头才落了下来。当时,油厂还邀请他到厂里工作,但想到自己能靠所学的本事吃饭,便婉言相拒。在他看来,虽然自己修修补补的工作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对他来说,能帮他人开锁、配钥匙解决燃眉之急,这样的工作他觉得更有意义。

如今的孙家军依旧走街串巷往返于石桥镇各个集市。他说当他老了,也许会买一辆面包车,把自己的谋生工具全部放在里面。然后带上妻子,把全国各大乡村集市转一遍,一路边走边帮助他人,等到再次回到家乡后,也许这一辈子的路就走完了。

新闻推荐

一张汇款单,三位民国大佬的同乡情

民国时期交通银行的汇款通知单。□陈杰杰文/图文物征集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业务工作,如同考古发掘一样充满了诱惑,在这个神...

苍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