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学大寨“人造平原”

梧州日报 2017-09-18 11:10 大字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全国的农村掀起了声势浩大、一浪接一浪的学大寨运动。当时笔者在苍梧县大坡公社当知青,公社为了贯彻落实学大寨,决定进行一次“人造平原”的大行动,确定将位于大坡大队屈江冲的一座小山人工削平,造出良田。

其实,当时大坡公社多数的生产队并不属于山区,很多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坦稻田,与大寨“七沟八梁一面坡”根本是两回事。例如我们队近200亩稻田一望无际,每年每人可分得干谷400公斤,粮食较为宽裕,反而缺乏山地,村民的燃料全靠山上的草木。刚好将要削平的小山属我们队,也就是说以后松脂的收入没有了,柴草更困难了。那座小山不高,海拔大约80米,山不宽,直径大约100米,山上松树成林,绿草如茵,山下右侧有一汪山冲水,正可谓山清水秀。山正面有一条公路,是县城通往大坡、广平以及广东郁南方向的公路。

那时候大坡水土流失已十分严重,属广西的重灾区。老人们曾对我们说,大坡河原来可以通大木船到西江,由于水土流失,山泥把河填了,甚至不少河段人都能走到对岸,因此,大坡应该做的是封山育林,保持生态平衡。但是,当时的公社领导头脑发热,根本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盲目效仿学大寨。

行动开始后,山上的松树全部被砍光,山顶人声鼎沸,几百人举着锄头挖山不止,誓要让山头变平原,挖了几天,效果不是很佳,于是有人突发奇想,提议将山冲的水引到山上,利用水将泥土冲下山。总之,折腾了十天左右。可能是有些人头脑开始清醒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于是行动又停止了,结果造成了山不成山,平原不成平原,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变得面目全非。

几十年过去了,这件事还令我记忆犹新,它告诫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搞浮夸,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做表面文章,不做劳民伤财的事情。

(谢付生)

新闻推荐

■脱贫攻坚进行时 项目惠及万余贫困人口 苍梧县发展水产畜牧业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讯(记者梁萍通讯员钟斌明)苍梧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利用国家强农惠农扶持政策,着力加快重点养殖产业项目,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目前,该县第一、第二批财政资金扶持养殖项目共21个,遍及全县8个...

苍梧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