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梧州,一座充满舜帝故事的城市

西江都市报 2017-04-20 15:10 大字
■ 编者的话

4100多年前,舜帝南巡,开启了梧州的文明史;2200年前,赵光建苍梧王城,使梧州成为广西最早建城的城市。

梧州有历史,也有温度。千百年来,这座岭南古郡,不断流动着诗意书写着传奇。

今年是梧州建城2200周年,为此,我们从今天开始,推出“古郡史话”系列报道,为读者梳理这个城市在历史长河里的发展脉落,挖掘其珍贵的文化印记,展现其独特的人文故事,让广大读者从中感受到其深厚的底蕴与迷人的魅力,并激发起秉承厚重历史文化、续写现代文明新篇、推动千年古城崛起的热情。

“古郡史话”系列报道将分为“发展”“史迹”“文化”“名人”“文物”五个篇章。

本报记者 赵洋

舜帝姓姚,上古五帝之一,名重华,史称虞舜。《史记》称:“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舜帝以“利天下而不利一人”的精神德昭古今,直至现在仍是中华民族所崇敬的道德典范。

相传,梧州是舜帝到过的中国最南边的城市。舜帝的南巡,开启了梧州的文明史。四千多年来,梧州人民对这位杰出的人文始祖的景仰与缅怀始终深厚,并绵延至今。

舜帝崩于苍梧之野

人们知道苍梧,大多和舜帝有关。《史记》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

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相传舜在20岁时,即以孝行闻名,因为他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继承尧的帝位后,舜帝明布政教,团结诸族,治理洪水,安国定民,中原迎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五谷丰登、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

中原地区闪现着文明的光辉,南方地区却还是蛮荒之地。当时梧州的原住民们依山而居,逐水而栖,从事着农、牧、林、渔业等简单的劳作生活。相传,为团结和统一华夏各部落,舜帝“南抚交趾”而“南巡狩”,五年一巡狩,向南蛮百越输入先进的生产方式和集体生存意识,以使“天下明德”。因长途奔波劳累,舜帝“崩于苍梧之野”。

有学者认为,舜帝是岭南文化的始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伟宗在《岭南文史》中认为,舜帝是第一个开发珠江流域并将其纳入中国版图的帝王,中国南北文化的交流,各氏族各民族的文化交融,远在舜帝时就开始了。梧州的文化学者陈侃言更是在《史识梧州》一书中指出:舜巡苍梧,给荒蛮瘴野的苍梧百越各族带来了中原华夏农耕文明、文化礼教、生产和生活方式,使苍梧成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

当然,关于太史公“(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的记述,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对舜帝埋葬之地争论极大,一说在湖南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一说在梧州白云山锦鸡岩(今金鸡冲)。有史学研究者甚至认为,“零陵”并非指一个地方,“零”是“无、没有、零落”的意思;“陵”是山丘、坟墓。

近年来,珠江流域的专家学者们怀着寻根问祖的意识,努力研究舜帝文化,逐渐拨开历史的迷雾。《中国珠江文化史》《岭南古郡 ——青史悠悠话苍梧》《史识梧州》《舜帝与梧州》《舜帝在梧州》等,均是研究舜帝文化的学术专著和理论研究成果,这些作品或确认或佐证了舜帝南巡,在梧州去世的史实。梧州的一些学者认为,“苍梧之野”范围极广,涵盖湖南衡山以南广大地区,梧州白云山是九嶷山最南端,舜帝南巡至最南端一病不起,只能就地安葬,这是符合常理的。而且,历史上不少文人学者也都认同舜帝死于梧州的说法,宋朝大文豪苏轼在梧州写的诗句“我行忽至舜所藏”,明朝大学士解缙在梧州写的诗句“皓月清风一舜庭”即是证明。

舜帝究竟葬于何处,或许仍有待争论,但是,舜帝南巡,开启了梧州4100多年的文明史,这是毋庸置疑的。

“阜民路”“摩天岭”的传说

文化的影响往往超越地理,超越时空。如今的梧州,人们缅怀舜帝的痕迹随处可见。

市区河东片区的阜民路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代梧州人充满回忆的地方。《梧州文化》一书称,阜民路西段原为东岳塘,于1920年兴建,东段于1933年兴建,新中国成立后仍在建设。该路因在阜民山脚,因此命名为阜民路。

有梧州的专家学者认为,以前的梧州人取名“阜民山”,是为了纪念舜帝到过此地。因舜帝所作的《南风》有“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的句子,以表达物阜民丰之意。

近百年来,阜民路确实一直是“物阜民丰”。新中国成立前,阜民路是梧州热闹的商业街区之一。据老一辈梧州人回忆,那时用竹木搭建起来的简陋民居一间挨着一间,参差不齐地挤在道路两旁。有些市民会在屋内卖白粥、酸果或熟猪红,那种诱人的香味与美味让人难忘。新中国成立后,阜民路愈发热闹非凡,公交车来回穿梭,沿街的糖水、河粉、凉茶、成衣等商铺生意兴旺,每天大批市民在此办事、逛街购物。

在梧州,还有一条从大中路直上东中路的小巷子,名叫“摩天岭”,民间传说当年舜帝曾在苍梧会见地方酋长和百姓,出于对舜帝的爱戴,人们便沿着这条小巷上去跪拜舜帝。

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彭志创认为,舜帝的民间传说绵延千年,说明舜帝文化元素已深入梧州民心。

“光华亭”“神鹿台”

引游客驻足

除了百姓,唐朝以来,梧州历代政府、官员及文人墨客从未停止过拜祭、纪念舜帝。

梧州市白云山公园有两个纪念舜帝的知名景点,分别是光华亭和神鹿台。进了白云山公园,沿石阶上行几十米,再从小路拐入松林深处,便到了神鹿台。神鹿台上,两只梅花鹿相依相伴,耳鬓相磨,栩栩如生。

《神鹿台记》碑刻着悲壮的千古传说:舜帝南巡时,有双鹿相伴左右,至苍梧之野,舜帝不幸病故,“万民大恸,双鹿尤为悲切,绕山疾驶,啾啾悲鸣,哀哀三日,声闻九天”。后来,双鹿跳下白云山下的桂江,逆流而上,“途遇娥皇、女英二妃,跪报噩耗”。

光华亭建于2012年,位于白云山半山腰的茶花园内。据称,光华亭的“光华”两字,来自于舜帝《卿云歌》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与普通凉亭不同,光华亭的建设独具匠心。亭中央有一石制龙龟,龟背上驮着石碑,碑面镌刻着由梧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陈金源所写的300余字的碑文。碑文颂扬舜帝德行风范,以及《史记》所载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的史实。石碑背面为舜帝的线条石刻像。

如今,神鹿台和光华亭已成为游客到白云山公园游览时必到之处。不少游客会在景点前驻足良久,仔细研读碑文,体悟舜帝的伟大精神,并了解舜帝南巡梧州的故事。

梧州曾有舜帝庙

根据梧州地方志记载,唐朝以来梧州历代政府、官员及文人墨客、四方百姓对舜帝的祭祀香火不断。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陈侃言说:“舜葬之处已不可考,后人就建舜庙以为纪念。”

《梧州府志》载:“舜帝庙在大云山麓(白云山)锦鸡岩,久废。”清同治版《苍梧县志》则记载着梧州舜帝庙最后的踪迹:“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知府吴九龄重建故址,春秋拜祭。”

据陈侃言考证,舜帝庙位置在现金鸡冲桂东人民医院处,为当时西江上可望的标志性建筑。直至1902年,舜帝庙依然屹立西江岸边,其后遭到了毁损,现已难寻踪迹。

为纪念舜帝这位远古圣君,梧州还建造过舜帝陵。清同治版《苍梧县志》记载:“舜陵,相传在城东五里许,大云山下锦鸡岩,其地与九嶷相近。”

陈金源认为,舜帝是古苍梧的人文始祖,也是岭南人文之根。舜帝的精神能量穿越古今,意味着他“德孝为先、泽被四方”的文化基因代代流传,滋养着梧州这一方土地。

新闻推荐

重新勘划渡口警示标线

本报讯3月29日,记者从梧州海事局获悉,苍梧县境内部分渡口警示标线已经模糊不清,面对目前春季雨水较多、江河水位上涨的情况,该局及时对这些警示标线进行重新勘划,并采取设碑形式取代原有的油漆勘划。...

苍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