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眼疾患者留住光明
为眼疾患者留住光明
为眼疾患者留住光明——记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苏兰萍
为眼疾患者留住光明
本报记者 朱 婕
几乎所有的眼底检查和手术都必须在光线昏暗的诊室或手术室里完成,透过医疗仪器的光,医生才能清晰地找出患者眼中的疾患。
就是在这片被黑暗包围的世界里,省康复中心医院白内障复明中心主任苏兰萍已免费为4万多名面临失明的贫困患者留住了光明。
苏兰萍是个急脾气,却在一个不能急的环境中工作着,她的手术常常是“精细的手术刀深入眼球里,小心翼翼地切除病变”。为了帮助更多视力残疾的贫困患者重见光明,苏兰萍默默坚守了16年。在近日召开的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苏兰萍被评为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
一
省康复中心医院三楼眼科,苏兰萍的诊室门口总是排满了人,很多远道慕名而来的患者常常是夹道站在诊室两旁,他们透着急切和渴盼,每一声“下一个”往往都会让患者眼睛一亮。
整个上午,苏兰萍在昏暗的诊室里专注于每一个诊断,甚至连抬头的机会都不多。沉着、有条不紊,语气里充满了果断。
“一切正常,明天手术。”来复查的马成宝依然记得苏兰萍说的这8个字。半年前,家境贫困、住在庆阳华池的马成宝突然看不见了。去西安检查时,被查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眼底出血等,病情复杂,高额的手术费用让他放弃了治疗。打听到省康复中心医院对贫困家庭有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的项目,他抱着试一试的念头找到了苏兰萍。
53岁的马成宝来到省康复中心医院时,面临着双目失明的危险。苏兰萍精心设计了手术方案,并帮助马成宝享受到免费医疗项目。经历了一场高难度的手术后,拆开纱布,现场一片安静,马成宝惊呼:“我能看见!”脸上露出入院后的第一次笑容。
二
“看到患者复明后激动的样子,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苏兰萍淡淡微笑:“他们已经给了我最大的幸福。”
周而复始,日复一日。苏兰萍从事的是一项充满压力的工作,而支撑她不断前行的动力是“贫困患者一双双渴望光明的眼睛”。
甘肃省白内障患者发病率高,和马成宝一样的白内障患者绝大多数集中在边远偏僻的农村。
1997年,苏兰萍第一次参加省康复中心医院组织的医疗队,深入省内贫困地区为群众做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那次回来后,苏兰萍心里沉甸甸的,一个个无钱医治却充满渴望的患者震撼着苏兰萍的心灵。于是,她决定全身心地投入到帮助困难群众防盲脱盲的工作中。
省康复中心医院设立的鱼池口分院白内障复明中心,专门开设了免费病床,对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并组建了医疗队,奔赴全省贫困地区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
2011年,苏兰萍在复明13号流动眼科手术车上整整工作了10个月,这一年她为4600名贫困群众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脱盲率在99%以上。
10个月,医疗队走遍了全省80多个县区。每一个地方,他们最多停留3天。患者蜂拥而来,每天,他们要做40多例手术,最多时甚至达到60例。
人少任务重,除了工作,就是在赶赴下一站的路上,十分劳累。
“再辛苦也要坚持,”苏兰萍神情庄重,“耽误不起啊,不定期才来一次,对于我们不算什么,对于患者那就是黑暗。”
医疗队上午做完手术,下午为病人进行术后检查,有时间还要和当地眼科医生交流。苏兰萍说:“一个贫困家庭,一个人复明会减轻很多负担,看着那么多渴望的眼神,我们恨不能为自己多上几圈发条。”
三
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双眼患先天性白内障的少女王秀花接受了手术,纱布包扎好,医务人员扶她下车,王秀花边走边使劲儿往上看说:“这就是蓝蓝的天啊……”原来,她从纱布的缝隙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看见了,看见你了,你是苏医生!”当苏兰萍轻轻地揭掉通渭县常河镇段俊英眼上纱布的那一刻,78岁的老人高兴得像个孩子。
广河县一位102岁的东乡族老人在医疗队做了复明手术恢复视力后,大声说:“看得见真好啊。”……
这些年来,不知有多少患者激动地拉着苏兰萍说:“谢谢苏大夫!你不知道,能看到对我有多重要。”
“让病人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我觉得自己很充实很富有!” 苏兰萍的通讯录上记着近千个电话号码,这些号码的主人都是她诊治过的病人。今年春节,苏兰萍收到了一则短信,是临泽县患者汪永才发过来的,短信写着:“我正在用您给我的眼睛清晰地欣赏春节晚会哩。”
那一刻,苏兰萍无比快乐。
新闻推荐
天祝县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本报天祝讯(记者马顺龙)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面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藏区社会和谐稳定。天祝县健全完善大巡防体系技防设施拓扑图、城区大巡防体系治安巡防体...
天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天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