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生观察 免费上高中:天祝县的“英雄”之举

兰州晨报 2011-11-01 17:12 大字

天祝第一中学

如无意外,2012年春季开学,天祝藏族自治县5687名高中生将享受全免费教育,这个国扶贫困县将因此增加1100余万元的财政支出。

天祝,藏语称华锐,意为英雄部落。高中阶段实行免费教育,堪称是这个建县61年的民族县在教育事业上的“英雄之举”。

今年底大口径财政收入有望增加到3.79亿元的天祝,究竟是心血来潮的“大跃进”,还是深思熟虑的顺势而为?

高中免费

高中阶段实行免费教育。

“这个消息来得很突然。”10月26日,天祝一中副校长白生明说,“真是又惊喜又感动。”

10月15日闭幕的天祝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作为县政府为民兴办的十件实事之一。“高中免费教育位居十件实事之首,足见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天祝县教育局局长李生地对此不吝赞美。

李生地是较早就知晓天祝县要在高中阶段施行免费教育的少数官员之一。他回忆,今年8月,县上主要领导找了他和财政局的负责人谈了总体想法,认为天祝县的高中合并到县城后,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一下加大,许多家庭因此可能再次陷入贫困的境地,政府应该在高中阶段教育上有所作为。并让教育局和财政局着手做出一个调研方案,看财力是否允许,准备写入提交县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

经过两次调研测算,天祝县从2012年起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的思路基本形成。2012年春季开始,天祝县每年全额补贴1100多万元,免除高中学生学杂费、住宿费和课本费,并且对寄宿生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生活费。

李生地说:“这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延伸到了高中阶段,将实现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免费教育,有效减轻了高中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天祝县教育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注册的普通高中学生共5687名,其中住宿生3920名。具体补助标准为学杂费每生每年560元,全年共计318.47万元;住宿费每生每年200元,按3920名住宿生计算,全年共计78.4万元;课本费平均每生每年约600元,按5687名学生计算,全年共计341.22万元;住宿生生活费补助每生每年1000元,按3920名住宿生计算,全年共计392万元。全年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各项补贴将达1130.09万元。

高中实行免费教育天祝不是首创,前有陕西神木县,后有陕西宁陕县。即使在甘肃也早有肃南、肃北等县率先实现。

据媒体报道,神木因“煤炭经济”在2008年晋升“中国百强县”,宁陕则为国扶贫困县,但是其仅仅免除了高中阶段的学杂费而已,甘肃的肃南、肃北则因其本身人口基数少而缺乏了普遍的样本价值。

“仅仅免收学费是狭义的免费教育,而我们的免费教育是上学不交一分钱。”李生地说,“只要孩子有能力考上高中我们就提供这个机会。”

以国扶贫困县的财力把教育办成比肩“中国百强县”的神木,天祝凭什么?一时间,质疑者称天祝的做法将让地方财政难以为继。究竟是心血来潮的“大跃进”,还是深思熟虑的顺势而为?

天祝县诸多官员表示,这是本届政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当然经过了深思熟虑。天祝部分官员猜测,以目前天祝财力而言,“将只有最大限度压缩其他公用开支,开源节流才能够实现高中免费教育并使之维持下去。”

天祝县财政局局长李有庆说:“具体的财政分配方案尚在讨论阶段,估计在明年1月份就可出台。”

家有高中生

天祝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全县总人口22万余人,有藏、汉、土、回、蒙古、满、东乡、裕固、维吾尔、苗、壮、保安、撒拉等22个民族, 其中少数民族8270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8.84%。李生地介绍,天祝县自然灾害频繁,农牧民生活水平低。但是,农牧民对供孩子上学还是非常重视,要求上学的愿望很强烈。

吕桂琴是天祝县哈溪镇人,今年还不到四十岁,这个年龄的农村女人在许多地方至少读书到初中毕业,但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她初中就辍学了。

汉族姑娘吕桂琴早早就嫁给了一位藏族小伙子,现在家乡的几亩薄田已经不足以维持女儿上高中的费用了,除了种一点口粮,吕桂琴大部分时间就租住在县城,给女儿和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做饭。而她的丈夫则常年在内蒙古的煤矿打工,一个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除了按月收到的汇款,一家人再难得几次见面的机会。

女儿李景月去年以600多分成绩考入天祝一中,目前正在读高二理科。在哈溪镇拉岔沟社,李景月是近几年唯一的高中生。李景月的好多同学有的外出打工,更多的选择了上免费的职高。

吕桂琴说:“父母能够做到的就是让孩子放学后能够吃上一顿可口的热饭。”她不想女儿将来走她的老路,再苦也要供女儿上大学。

天祝县《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增加到31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2378元。

供一个高中生到底需要多少钱?两大滩乡上泉村的张芝庆说:“今年正月来县城时存了15000元,现在快花完了。”

张芝庆供着两名高中生,都在天祝一中上高二。如果不是记者告诉张芝庆明年高中教育免费的消息,这个农妇还是茫然不知。

救济乏力

10月26日上午,天祝一中政教处的老师们正忙着核实“2011年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下半年发放名单,并将在全校张榜公示。这项助学金是天祝一中现有的7个助学项目中的单笔金额最大的。

除此以外,天祝一中来自政府和社会资助的项目还有“2010年天祝县民族教育发展资金”资助53名学生,每人1000元;“2011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资助212名学生,每人1000元。其他诸如“河东科技西部认亲合作”、“新长城自强班”等都资助面小,资助额度有限。李景月享受了“2011年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500元,天祝一中有1012人获此资助。2010年秋季入学以来,天祝一中共有1078名学生获得资助,发放资助金148.10万元。

作为天祝一中的副校长,免费教育让白生明的压力释放不少,他管理着包括李景月在内的4513名高中学生。过去,和贫困生一样,他最害怕的也是开学,家长找他,求他减免孩子的学费。“常常是有心无力。”白生明说。

高中贫困学生救济渠道单一,救济力量薄弱让学校在分配这些资金的时候也是左右为难,只好“贫中选贫、优中选优”。

以天祝一中为例,白生明介绍,学校建立了学生家庭状况档案,结合贫困家庭基本情况、主要经济来源,将贫困学生划为“特困家庭”、“困难家庭”以及“一般困难家庭”。4513名高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1884人,占学生总数的41.75%。特困生1078人,占学生总数的23.9%。

李生地说:“除了30%的学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外,高中教育缺乏普遍救济政策。”

迎难而上

2010年8月,在原天祝三中的基础上整合多所学校新建的天祝二中,实现了高中学生全部进城的目标。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家庭生活成本直线上升。

天祝县目前有三所高中,全部集中在县城。李生地说:“高中绝大部分生源在农村,对高中学生家长来说,学费其实并不是很高,关键是生活成本不堪重负。”

天祝一中的高二学生常玮学是住校生,为了节省生活开支,常玮学说:“早上一般就吃馒头喝点开水,中午会在学校食堂吃一碗4元钱的菜拌面,下午不饿就不吃,晚上会吃点馒头。”

即便如此,常玮学一个月的生活成本也在300元左右,一个学年10个月就要3000元。

“学校做过一个调查,平均每个学生一天的伙食费在15元,高中男生估计要在20元左右,长身体的阶段,饭量也大。”白生明说,据有的班主任了解,有个别家庭困难的学生,生活费一天2元钱。

天祝二中是一所新建的寄宿制高中,目前只有高一和高二。二中潘副校长说:“学校食堂分上下两层,现在有6个灶,对每个经营户只收3000元的承包租金,目的就是保障饭菜价格要低于市场价格,让学生吃得起。”这里每个灶都有自己的特色菜肴,像大盘鸡等。但是,潘副校长说:“没有学生会吃,这个价格对学生来说太高了。”

10月下旬,高寒地区的天祝早已经开始供热。但天祝二中却差点被供热公司断暖,在县上领导的协调下,虽然最终免于断暖,但是二中拖欠的75万元供热费用至今没有确定到底由谁埋单。

天祝县打造全省民族地区教育强县,过去五年改扩建县乡幼儿园18所,村级幼儿园74所,正在实现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免费教育。

在经济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的时候给予教育的这种超前消费,必将伴随着财政的压力。

■文/图 本报记者 邱瑾玉

新闻推荐

王永福在说唱格萨尔土族格萨尔说唱于年被列入甘肃省非

王永福在说唱《格萨尔》  “土族《格萨尔》说唱”于2005年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2009年再次...

天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天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