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国文物界大腕细数陇原遗珍甘肃省第三次文物普查接受国家“大考”

兰州日报 2010-09-26 05:03 大字

【本报讯】 9月25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甘肃省整体验收正式开始。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由中国文物界大腕王立平等人组成的专家组将细数陇原遗珍,对四川省文物遗存“账本”进行最权威的评估。

近3千万经费支持四川省普查实施

自2007年4月四川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在全省各市州、各县区的461名普查专职人员以及462人组成的87支普查队伍的努力下,全省87个县级单元目前已全部通过省级验收。从普查结果中显示出,实地调查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普查组织管理、覆盖率、数据质量等方面得到了高质量的保证,成果丰硕、成绩显著。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投入文物普查经费2850万元,其中国家文物局补助918万元,省财政投入400万元,14个市州投入485万元,86个县区投入1047万元。

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杨惠福在验收会上表示:“在四川省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省内各级普查机构和全体普查人员经受了地震洪灾、酷热严寒、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等挑战和考验,顺利完成了文物普查的启动准备和实地调查两个阶段的全部任务。”

新发现文物见证四川省近百年历史

据杨惠福介绍,此次四川省文物普查的主要成果是全面掌握了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文物的本体特征、基本数据及保存情况以及文物所处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情况。全省共调查各类文物点18004处,反映了四川省文物分布数量的密集型和内涵的丰富性。其中新发现6982处,复查11022处,调查登记消失文物979处。其中,古遗址10165处,古墓葬2132处,古建筑1260处,石窟寺及石刻97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007处,其他461处。从数字看,通过普查不仅掌握了四川省文物实际存量,也进一步丰富了四川省文物的种类,明确了保护重点。

据了解,本次文物普查以新发现文物为重点,而新发现文物的重点在于新品类文物,在四川省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中,传统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大约有2800多处,约占新发现的40%,新品类文物的文化遗产约占60%。其中,将兰州水厂、玉门油田老一井、庄浪梯田、兰州黄河母亲雕塑等新发现作为见证四川省近百年历史发展的重要证物纳入到文物保护范畴,是此次文物普查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部分点已经由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推荐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可移动文物保存环境堪忧

杨惠福说:“从消失文物数量上来看,四川省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存环境堪忧。实际调查反映,不可移动文物消失的基本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四川省可利用土地有限,人地矛盾突出,多年的基本建设工程和农业生产使部分遗址、墓葬消失;城市发展中文物保护理念缺失,在旧城改造、城镇化建设等过程中,拆毁了一批古建筑和传统民居;自然环境严酷,地震、山洪和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汶川大地震波及地区文物受损被毁严重。据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保护,把尽可能多的文化遗产更好地保存下去。”

国内顶级专家把关验收

在此次为期3天的验收过程中,国家文物局三普办专家组将分别对嘉峪关市、酒泉市金塔县、张掖市高台县、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天水市麦积区、庆阳市庆城县、平凉市泾川县、定西市临洮县、陇南市礼县、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等地的普查资料进行查验,并将先后前往白银市辖区的白银公司露天矿一采场旧址、靖远县白家窨子群、平川区柳州城遗址、鹯阴城遗址以及兰州市辖区内的第一水厂、下川水车、黄河母亲雕塑、金天观古建群进行实地验收。

记者了解到,此次验收组的组成绝对代表了国内文物界最高权威,专家组成员包括了中国文物界权威、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副总工程师王立平,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水涛,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

据悉,本次验收结果将于27日正式公布。

新闻推荐

环兰高速成了群众的“温馨驿站”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环兰高速公路支队了解到,在今年春运中开展“情满旅途,交警同行”活动中,环兰高速切实把保障人们平安出行的工作目标落实到各项交通管理工作中,时...

天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祝藏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