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沙漠前沿的美丽新村 ——民勤县西渠镇号顺村创新发展纪实

甘肃日报 2016-05-11 07:26 大字

沙漠前沿的美丽新村

——民勤县西渠镇号顺村创新发展纪实

民勤县西渠镇号顺村宽敞整洁的村道。本版图片摄影:本报记者马顺龙

号顺村党支部书记王兴奎在查看枸杞长势。

号顺村群众在村俱乐部唱歌跳舞。

青土湖周围的沙漠被梭梭、花棒、毛条所覆盖,沙漠变绿了。

号顺村美丽的农家住宅。

春日的青土湖畔,游客载歌载舞。

本报记者马顺龙 通讯员阎德伦

民勤县的西北有个西渠镇,西渠镇的西北有个号顺村,它距离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只有20公里。

5月初,记者来到这里,看到300米的文化长廊掩映着一座座养殖暖棚,110户新农宅在文化广场周围整齐排列。绿栏护卫的枸杞田里,农民们一边说笑,一边松土整枝。豪华气派的怡湖林苑内,客人们正引吭高歌。

一个沙漠前沿的小村庄,既无地理优势,也无独特资源,却正在向我们展示着蓬勃发展的美丽景象。

激发内生活力

号顺新村曾经是一片荒沙滩,干旱的盐碱地,过去没有带给一方百姓丰衣足食的生活,却像它土地上生长着的苦豆草一样,摇曳着风大沙多、水苦人穷的凄凉。

十多年前,为了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号顺人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兴奎带领下,植树压沙,打井取水,与风沙和干旱进行了艰苦搏斗,使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但群众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号顺人一直在探索。

2010年以来,武威市委出台优惠政策,通过信息引导、资金扶持、科技服务,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这一决策合村情、得民心,对号顺村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于是,号顺村村支部立即着手引导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大面积压缩高耗水、低效益的甜瓜、棉花等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应增加枸杞、红枣等特色林果业的面积,并发展暖棚养羊。经过几年发展,发展特色林果业1450亩,人均2.5亩,发展设施畜牧业240亩,人均2.1亩,建起养殖暖棚70座,羊只每年出栏3000多只,棚均收入超2万元,群众生活逐渐好转。

但是,号顺人没有就此止步,为了彻底摆脱贫困,他们在不断地创新着生产经营机制和管理方法,力求把大家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促进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

阳光初照的一个早晨,村主任马占明正带领着30多位农民,对70多亩枸杞进行修剪。马占明介绍说,一起干活的是王兴奎任董事长的青土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员工。他们下地劳动是社员,上台表演节目是演员,到了怡湖林苑又是服务员。他们的土地已经流转到公司,上班实行定时制。每人每月能领到3000元的工资。

将农民就地转变为产业工人,是号顺人的转变之举。在此过程中,王兴奎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以公司名义流转村民土地1500亩,又以土地做抵押,先后融资150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怡湖林苑,还购置了大型机械设备,有150多名群众通过在公司打工。

50名农民率先成为公司员工,他们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样是在农田中务作,同样是在暖棚里喂羊,公司采取了新的管理方式,村民石多文介绍,不论是粉碎饲料,还是去摘枸杞,都要严格按照公司规定进行,既科学、又高效。

就是这样的管理机制,给公司员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民马兴林说,因为大家工作卖力,公司按月发给工资,公司员工每个家庭的土地流转收入和个人工资加在一起,每年有7到8万元的纯收入,这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公司中来。

追求共同富裕

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号顺村党支部千方百计带领大家共同富裕。按村支书王兴奎的话说,虽然十个指头不会一般长,但手心手背都是肉。

村民石甲年,家庭人口多,生活条件差。为让他脱贫致富,村里鼓励他走流转土地和打工的路。现在,两口子在公司打工,儿子在外打工一年能挣3万元,加上土地流转的收入12000元,全家的收入很可观。

村民石梅英,儿子得了肾炎,她自己也患有食道疾病,不能从事正常生产不说,为儿子和她自己花去的医疗费就达15万元,是当时全村最贫困的一户。

村支部了解情况后,想方设法帮助石梅英一家脱贫致富。村支部先是帮助石梅英的丈夫李宏年跑车搞运输,在她身体条件好些时,又创造条件让她种地。两口子一个跑外、一个忙内,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他们不仅住上了新房,还为在武威工作的儿子买上了50多万元的楼房,还为出嫁的女儿买了10多万元的小车当嫁妆。

村民徐长荣因女儿上学、妻子彭金秀长年患病,生活入不敷出。前些年彭金秀女儿上学期间,常常因无法支付学费而面临辍学的风险,得知这一消息后,王兴奎主动帮孩子交了学费,并多次为彭金秀支付医药费。得知徐长荣有养羊的打算,王兴奎和银行衔接,自己做担保人为徐长荣贷款10万元,帮助他养羊40只,目前徐长荣养羊的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

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民,村里有意安排他们到公司打工,从事羊羔接生、枸杞采摘等出力少而责任强的工作,每天能收入100元以上。

有力的推一把,无力的拉一把,老弱的扶一把,不让一个人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队,这就是号顺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表现出的风采。

着力持续发展

由于号顺村风大沙多而又干旱缺水,在发展生产上,需要群众更加注重把治沙节水和增加收入结合起来。村委会号召大家生态账、节水账、经济账一起算。

10年前,为了挡住西北而来的风沙,王兴奎带领全村群众,在风沙线上栽树压沙。栽植了沙枣、红柳、梭梭、毛条等树木上千亩。不仅没让风沙逼近,而且还使一个盐碱泛滥的荒沙滩,成为一个林茂粮丰的农林场。

土地面积扩大了,农业用水也增加了。号顺人又算起节水账来,种植甜瓜、黑瓜子、棉花,费工费钱又费水,如果长期下去,就会得不偿失,遇上市场行情不好,可能还会血本无归,于是,号顺人开始实施一系列节水又增收的产业。

枸杞、红枣、养羊,这些高效节水产业,被确定为号顺村的主导产业。为了让乡亲们学习枸杞栽植技术,村支部组织30多位农民,北上宁夏中宁实地考察取经。并请来县枸杞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建立示范园,让科学技术为节水增收撑劲助力。

300亩的县级枸杞示范园建起来了,300亩的县级红枣示范园也建起来了。在科技人员指导下,三年生的枸杞,亩收入达到了4000元上下。北边枣树园,东边枸杞地,西边养殖区。当特色林果业的片片绿叶和养殖业的艳艳鲜花在号顺的土地上绽放的时候,他们又把目光转向了文化旅游产业。2015年10月29日,一个投资1500多万元的集观光、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宾馆,在号顺新村落成了。号顺人看准的是干涸了半个世纪的青土湖,得益于全市“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青土湖变得水草丰美,成为当地独特的旅游胜景,并取名怡湖林苑。村民介绍说,虽然是刚开始经营,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十六,到此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四乡八村的群众有了酒席,也来这里设宴。这还是在冬春,若在夏秋时节,又会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道路上,号顺人迈出了自己坚实的步伐。

放眼外面世界

号顺村地处沙漠边缘,是远乡僻壤之地。但这里的群众并不守旧,而是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鲜事物,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2009年,村里争取实施种植1000亩苜蓿、建设100座暖棚的“千亩百户工程”时,他们从山东调来了360只种羊,与本地羊进行杂交改良,实现了一年两到三次产双羔,使全村养羊规模达到3600只,户均20只,增收1万元。去年,为了把怡湖林苑建设成一个生态园,他们又到张掖和景泰学习。并从广州运来生态园所用的苗木,在全村群众的精心呵护下,现在生态园的大厅里长得十分茂盛,成活率达到了99%。

为了使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取得好收成和高效益,王兴奎和村支委一班人,带领生产经营骨干到多地参观学习暖棚养殖技术和特色林果业栽培技术。同时,请市县科技人员,来田间地头为乡亲们传经送宝,由此取得了枸杞产量全县最高的纪录。

号顺人崇尚科技,也热爱文化活动。从闹社火、扭秧歌,到广场舞、办春晚,每逢重大传统节日,村里都要组织开展集体文化活动。

2015年腊月二十六日,省市多家电视台聚集于号顺村,采访报道号顺村农民自己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当记者们亲眼看到刚刚喂过羊换上新衣、化了妆的农民,夫妻、兄弟、妯娌相继走上舞台,自编自导自演他们的合唱、舞蹈、小品、眉户、小曲时,不由得为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喝彩。就是这样的春晚,号顺人连办三届。

怀着这种开放的心态,今天,号顺人正在积极筹建奶牛场、枸杞烘干厂、面粉加工厂、炒货厂和以野猪圈养、野鸡散养为主的特色养殖场。号顺人正在迈开脚步,奔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共享发展成果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号顺村党支部着手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王兴奎说,我们就是要让地处沙漠前沿的农民,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就是在昔日风沙茫茫、荒草零稀的戈壁滩上,支委一班人为全村117户群众,勾画着心中的美丽蓝图。他们要让每一户群众,住上宽敞整洁的新农宅。

条件好的积极报名,条件相对差一些的就帮助他们通过借贷报名,有8户儿女在外或实在无力的,也不能把他们落下,村里的办法是,建设幸福互助大院,建设40平方米的住宅,让这些年纪大而经济条件相对差些的留守老人住在一起,便于村里照顾和他们相互照应。

占地540平方米、建筑面积108平方米的110套新农宅建起来了。在王兴奎的努力下,柏油路通到了各家门前,自来水入了户,地面数字电视、互联网也相继开通,村民活动中心随之落成。就是电脑、冰箱、沙发、床等日用品,大都是集体采购。一个崭新漂亮的号顺新村,崛起在民勤西北风沙前沿。

从2012年开始,号顺村每年安排群众到外地免费旅游。这不仅让群众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而且学到了文明风尚。

村民李益激动地告诉我们:“过去,号顺的姑娘一心想嫁到外乡去,当地小伙子娶媳妇,一提到号顺,人家姑娘就摇头。现在我们号顺村越来越好了,别人对我们也是另眼相看,我们活出了号顺人的精气神!”

新闻推荐

【来自基层的报道】带领乡亲奔富路

【来自基层的报道】带领乡亲奔富路民勤县旺亨种猪繁育场工厂化养殖车间。本报记者马顺龙本报记者马顺龙民勤县东坝镇蒿子湖村五社农民薛育来,投资兴建占地160亩的旺亨种猪繁育场,是一家集种猪引进...

民勤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民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