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臧城探究
党寿山研究姑臧城关于姑臧城的记录今日之武威
武威城,浑身散发着厚重的古城气息和别样的历史风韵,但凡去过武威的人们都会为之迷恋或倾心。翻开历史的一页才知道,武威城,古时称姑臧城,史书记载最早为匈奴所筑。后到前凉时期,经张轨再次修筑扩建。从而,姑臧城一时成为古西北政治、军事的中心和重镇,古代中国与西域经济交流的都会和民族文化交汇的大熔炉。近日,关于姑臧城位置、规模布局、建筑名称等,史学界又有新的研究发现——
起源
姑臧城,武威历史上最早最古老的城,且缘自匈奴。
匈奴族兴起于漠北阴山一带,是一个“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因山谷为城郭,因水草为仓廪”的游牧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战国时期活动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匈奴首领头曼为其子冒顿所杀,冒顿继单于位后,乘中原楚汉相争之机,迅速强大起来,不断侵扰汉朝边境。
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击败月氏,占领了整个河西。从此,河西成为匈奴人广阔的牧场。据《史记》、《汉书》记载,匈奴右方王将河西地区划分给浑邪王、休屠王、折兰王、卢候王等七八个王。其中武威一带是休屠王的领地。休屠王在今民勤县、凉州区交接地带的四坝乡三岔村筑有休屠城,作为王宫。
凉州城匈奴人称为盖臧城,汉人依其发音讹称为姑臧。匈奴统治武威时期,大力发展畜牧经济的同时,不断侵扰汉朝北部和西部边境。汉武帝时期,曾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人出陇西,进入河西过焉支山(今永昌、山丹交界处),斩首九千级,获得了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夏,霍去病深入祁连山,打通了整个河西走廊,浑邪王为了表示投汉的诚意,杀死休屠王,率部众4万余人渡黄河,归附汉朝。由此,姑臧城犹存,但匈奴从此衰落,逐渐与汉族融合。
位置
姑臧城,在历史上一直是繁华之地。东晋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曾建都于此。尤其前凉张氏,从奠定立国基础的张轨到张天锡共九传,七十六年,在此期间对姑臧城城垣进行了扩建,并“大缮宫殿观阁,采绮妆饰”(《水经注》引王隐《晋书》),使姑臧城富丽堂皇,名扬四海。
武威市著名的文博专家党寿山指出,姑臧故城,史书有三种不同的记载。一种说在武威城西北。《后汉书·光武帝记》唐李贤在注释中有“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一种说在武威城东北二里。《明一统志》载:“姑臧废县在(凉州)卫东北二里”。清乾隆《武威县志》中也载:“故城在县东北二里”;三是说在今武威城。《大清一统志》记载:“姑臧故城,今武威县治”。
党寿山认为,上述三说,除第一种外,其余两种都有其合理的一面,只是表述不够准确罢了。如故城在县城东北二里说,就很有道理。不但有文字记载,而且有遗迹可以作证。首先,在武威县城内有前凉王宫殿遗址。明仿唐景云二年《大云寺古刹功德碑》说:“大云寺者,晋凉州牧张天锡升平之年所置也,本名宏藏寺,后改为大云”,西夏为护国寺。大云寺的古钟楼及楼上铜钟至今犹存。今和平街小学及武威酒厂均为大云寺旧址。其次,在武威城内有前凉张骏南宫旧井和汉武威郡署内发现的“澄华井”石碣。这些记载很重要,对考证东晋和东汉姑臧城故址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安国寺在今海燕商场及其以南的供销社招待所所在地。武威郡署内澄华井中掘出的“澄华井”石碣,是著名的大书法家张芝所书。张芝为张奂的长子,东汉桓帝延熹五、六年(公元162、163)间,张奂任武威太守。东汉武威郡署,清为凉庄道署,今为武威市人民政府。
布局
休屠王时期的姑臧城范围有多大?形状又如何?也许时间过去得太久远,人们概念模糊。但前凉姑臧城的城址建在匈奴姑臧城的基础上,史学家据此绘出了大致的轮廓。
《通鉴》卷二一九说: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正月,“河西兵马使盖庭伦与武威九姓商胡安门物等,杀节度使周泌,聚众六万。武威大城之中,小城有七,胡据其五,二城坚守。支度判官崔称与中使刘日新以二城兵攻之,旬有七日,平之”。胡三省注:“武威郡,凉州,治姑臧,旧城匈奴所筑,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张氏据河西,又增筑四城,厢各千步,并旧城为五。余二城未知谁所筑也”。《元和郡县志》说得更形象:凉州城“城不方,有头尾两翅,名为鸟城”。
《资治通鉴》有载:“姑臧城东西门外,湧泉合于城北,其大如河,自余沟渠流入漠中,其间乃无燥地。故有此敕,以释汝疑”。其中描绘的姑臧城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今古城故址周围的环境相吻合。东面有杨家坝河由南向北流到郭家寨六组后,向西拐弯又向北与石羊河衔接;西面金塔河水分叉经小沙河向北流入石羊河,入民勤沙漠。姑臧故城址正处在两河之间宽阔平坦的台地上。台地北面土层较厚,达三米以上,南面土层较薄,不足一米,便是枯石。这与张骏在城南石头滩建南城的记载也是相符的。《晋书·索靖传》:“先时,靖行见姑臧城南石地曰:‘此后当起宫殿\’。至张骏,于其地立南城,起宗庙,建宫殿焉”。
党寿山指出,前凉姑臧七城主要应该在今天武威城的东城区和城郊的金羊镇新鲜、郭家寨两个村。它的布局:南北七里,五城以凉州区政府为中心,南起明清一条街,北至郭家寨村北、杨家坝河南岸,东到光明巷,西至市政府,再向南北延伸至终点。东西二城,连接以区政府为中心的中城,东到杨家坝河以西的园艺场,西至西城区大井巷,南邻东西大街,北接北一环路。城与城之间如果是“厢各千步”,说明七城的大小基本是相等的,东西三城各宽一里,南北合中城为五城,每城各长1.4里。
建筑
姑臧城,这座丝绸之路上闻名遐迩的古城。七座城连接起来,建有二十二门,街衢相通,规模宏伟,气象万千;城内宫阁台榭,设计精巧,装饰华丽,成为古凉州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
《晋书·张骏传》:“太宁三年(325),张骏置左右前后四率官,缮南宫”。《后凉录》:“(吕)篡召吕弘妻及男女置东宫,厚抚之”。《晋书·张重华传》:“永和二年(346),重华即位,尊母严氏为太王太后,居永训宫;生母马氏为王太后,居永寿宫”。段龟龙《凉州记》:“吕篡明光宫在渐台西,以金玉珠玑为帘箔”。《三辅录事》卷二:“未央宫渐台西有桂宫,中有明光殿,皆金玉、珠玑为帘箔,处处明月珠,金陛玉阶,昼夜光明”。其豪华富丽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这些建筑有国王和王后处理政务与居住的宫、殿、寝;有举行大典、宴请宾客和作为书斋用的堂、坊;有用于宗教信仰的观、寺、塔;有祈求平安、供浏览观赏的楼阁、池、台。上述临渊池、闲豫池、灵泉池、万秋阁、紫阁、逍遥园现已荡然无存,但保存下来的灵钧台、海藏寺、罗什寺、大云寺等建筑,依稀可寻昔日古建筑的特色。
姑臧城,它那长长的像卧龙一样的城市规模和格局,多姿多彩的宫殿建筑,是武威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虽然经过历史的洗涮和岁月的沧桑,姑臧城已经是“凉王宫殿尽,芜没陇云西”,但今日武威城的建筑和风貌,依稀还有当初姑臧城的风韵和灵致。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日下午,武威市民勤县80后作家雷兴荣的长篇小说《伤花烂漫》,在兰州城市学院举行首发仪式。1984年出生的雷兴荣现供职于武威市民勤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这部由作家...
民勤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民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