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无为当年“送瘟神”

巢湖晨刊 2022-01-24 08:30 大字

防治血吸虫病宣传画(资料图)

无为大堤春色(资料图)

血吸虫知识介绍(资料图)

戴启文

驱车在无为的乡间公路上,寻找清末和民国时期血吸虫病重灾区的遗痕。我们来到牛埠镇潘泊自然村,这个当年“死断人种”的村子而今别墅林立;我们来到蜀山镇泊山脚下,寻找曾经“无一人幸存”的傅村和应村,看到的是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明清和民国时期,血吸虫病曾经在长江流域长时间、大面积流行,无为市是个重灾区。回首无为血吸虫病防治的历史,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一、“瘟神”过处人人恐慌

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症状是肚子鼓胀,所以明清时期无为人称血吸虫病为“水鼓胀”,俗称“大肚子病”。

史料记载:清同治八年(1869年),牛埠镇的百家坞、小圩、东边董、毛竹园、段腰、马家坞、田铺七个自然村居民患血吸虫病,求诊无医,大量死亡,这里的农舍凋敝、田地荒芜。

因为缺医少药,无为感染了血吸虫的病人腹胀难受,只得食用巴豆,用拉肚子减轻腹胀的痛苦;还有人把独头大蒜洗净,用棉花把它裹着塞进肛门,用蒜的辣气刺激肛肠换得一时好受。牛埠镇小白荡自然村有妇女因为血吸虫病腹胀难受,竟然用纺锭戳破自己肚子放水,襄安镇、黄雒河镇也有血吸虫病人用缝衣针、用剪刀戳破肚子放水的旧事。

面对血吸虫病的肆虐,无可奈何的无为百姓纷纷从沿江的疫区逃往内圩。牛埠镇潘泊自然村是横山脚下富裕的村落,有上百户人家。民国时期,潘泊自然村许多人得“水鼓胀”死亡,吓得其他人纷纷逃走。民谣唱道:“横山直垅,死断人种。连忙跑,死断人毛;跑得快,留一代;跑不快,绝万代。”

当时无为县内圩地区也有血吸虫病流行。《无为县志》记载:民国11年到19年,即1922年到1930年,蜀山区黄姑乡下泊山一带血吸虫病流行,15户人家的傅村和应村70多人全部感染,无一人幸存。从此,无为地域没有了姓应的人家。

因为政治、经济、战乱、医疗技术等原因,明清和民国时期,无为地方政府从来没有关注过血吸虫病的防治,无边的恐惧逼着他们跪向神灵……

二、关键词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从无为县到无为市,政府文件关于血吸虫病的防治用过“消灭”、“防治”、“防控”三个关键词。

用“消灭”,大约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开展宣传教育,让群众了解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免费医治血吸虫病人20448人,消灭钉螺面积4326万平方米。这个时期,政府文件、标语说的都是“消灭”血吸虫。

用“防治”,大约从1981年到2008年。针对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无法彻底消灭、血吸虫病依然存在滋生土壤的实际,无为县政府文件用词回归理性,不再用“消灭”一词,而改用“防治”血吸虫病。

用“控制”,大约从2008年到现在。把“防治”细化为“控制”,提出“控制”传播目标,制定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实现“控制”血吸虫病的目标。

由“消灭”到“防治”,再到“控制”,体现的不只是防治血吸虫病科学性的提高,还包含了群众对血吸虫病认识的提高,包含了群众对血吸虫病由害怕到准备长期相处的思想变化。

三、防控措施成为习惯

防治血吸虫病几十年之后,无为县控制了它的传播,使防治血吸虫病的措施渐渐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习惯。

种植棉、油、麦、菜成为沿江洲区的习惯。1956年调查摸底发现,无为县血吸虫病流行重点区域的10个公社、中等流行区域的一半即15个公社,都在江洲湖沼地区,其中的五洲公社居民感染率达34%、五洲大队居民感染率高达70%。为了消灭血吸虫,无为县根据江心洲土壤的特点,让五洲、黑沙洲、新沟、白茆洲、六洲等地的百姓,由种植水稻改种棉花、小麦、油菜等旱粮经济作物,使钉螺无法生存。上个世纪80年代后,在无为大堤外的芦苇滩栽种意杨,用“兴林灭螺”的方式消除钉螺生存土壤几十多万亩。

70多年来,无为历届市、镇、村、组都设置血吸虫病防治岗位;实施的卫生、农业、水利、畜牧、国土、林业、文化、教育和宣传项目,都综合考虑血吸虫病防治因素;沿江地区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大到凤凰颈排灌站、上海焦化项目选址,小到自然村的水沟疏浚、渠道治理,都考虑血吸虫病防治的需要……血吸虫病的防治,成为无为历届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

良好的生活方式成为习惯。无为血吸虫疫区百姓知道血吸虫病传播必须具备粪便入水、钉螺孳生、接触疫水三个条件,长期的防控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主动改水改厕,杜绝人畜粪便入水,形成第一条隔离带;他们只要发现哪里的水里有钉螺,就立即上报,并参与药物灭螺事务,构建起第二条隔离带;他们自觉不到疫区的芦苇荡打粽叶、放牛羊、捕鱼虾,不用生水洗手、洗脸、洗澡,形成第三道隔离带。

做好与血吸虫病长期相处的心理准备,把防控血吸虫病的措施当成习惯,是无为市控制血吸虫病的基础。如果我们做好与传染病长期相处的心理准备,把防控措施变为习惯,我们就一定能够抵御所有传染病的侵袭,从容地生活在我们美丽富饶的家园里。

新闻推荐

志愿服务清除“牛皮癣”

本报讯小广告因其多发难清被称为影响环境的“牛皮癣”。12月27日,二坝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志愿者在辖区内开展了一场“...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