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9人接力育人,三尺讲台赓续初心

市场星报 2021-09-10 00:42 大字

在安徽芜湖市鸠江区汤沟镇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妻子夏静是汤沟中心小学老师,其外祖父夏先福、母亲夏玉莲、姐姐吴桂荣一家三代四人终身从教;丈夫邹文军是三汊河初中教师,其祖父邹春浦、父亲邹广荣、母亲潘菊华、兄长邹科武一家五口终身从教。这个大家庭夫妻双方共有九个人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世家。

三代从教 一家走出9位人民教师

夏静的外祖父夏先福,解放前一直是私塾教师,解放后先在识字班执教,后在无为县牛埠镇东王村小学执教, 直至去世。夏静的母亲无为师范学校初师班毕业后回到牛埠中心小学执教,其间她曾到农村插队,1972年春季, 她又回到教育岗位上,一直工作到光荣退休。1979年,大姐吴桂荣高中毕业后, 她如愿当上英语代课教师,当时地方政府每月只支付18元钱的工资。夏静告诉记者,大姐从来没有因为收入少而对工作有丝毫懈怠,起早贪黑,耐心辅导学生,所教班级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吴桂荣曾被无为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在岗位上工作38年,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初中毕业生。

1987年8月,夏静分到无为县汤沟中心小学 ,也开始了执教生涯。1989年10月,夏静与邹文军喜结连理,一直扎根基层从事教育工作。 邹文军的祖父邹春浦, 执教40年光荣退休。父亲邹广荣, 执教39年,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被无为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校长”。母亲潘菊华,执教34年,直到退休,一直在一线教学,在长辈们的魅力感召下,邹科武和邹文军弟兄俩在初中毕业后,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无为师范学校,毕业后如愿当上了人民教师,扎根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

“我选择当老师,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我的母亲。”夏静回忆道,小时候自己在母亲执教的牛埠中心小学读书,母亲总是每天坚持把学生作业改完、备好第二天的课才回家。“那时候老师工资很低,但母亲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对我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一毕业就选择了老师职业。”

夏静告诉记者,公公邹广荣也对她的教书生涯产生很大影响。“那时候农村很多孩子因为家境不好辍学,我公公得知学生辍学会一遍又一遍去家访,说服他们继续读书。”夏静回忆,后来有不少优秀学生考上大学,真的靠读书走出了农村。

扎根乡村34载 照亮学生求知路

1987年,夏静从无为师范学校毕业,去了汤沟中心小学任教,在这所农村小学,一待就是34年。

1998年9月起,担任教导主任工作,2004年9月担任副校长,2017年10月,担任汤沟中心小学校长。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到学校校长,夏静始终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担任班主任34年,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在偏远农村为祖国输送了一大批合格人才。

三十多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夏静始终钻研教材,探索教法,提高自身修养,始终任劳任怨。 2004年8月,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学校从一年级开始使用人教版教材,她原先所教的班级成绩在整个中心校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可是学校为了加强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对整个乡镇的辐射作用,动员夏老师放弃原先的班级,接受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夏老师义无反顾,接受两个班的语文教学,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

她每天早晨7点准时到校,下午6点才离开学校,整天呆在教室里,与一年级小朋友为伴,关心指导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被一年级小朋友亲切的称呼为妈妈老师。在一年级执教期间,因为积劳成疾,夏静不幸患上慢性阑尾炎,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她每天晚上8点到11点在诊所输液消炎,第二天早晨7点又准时出现在教室里,连续治疗两个多星期,她从未耽误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这点小困难忍忍就克服了,孩子们的课程耽误不得。”正是因为她多年如一日,始终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教育教学之中,她在当地享有良好的声誉,深受师生、家长的好评。

夏静爱学习,无论工作再忙、再累,她总是能挤出时间来给自己充电,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新颖、独特的教学风格。

任教以来,夏静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每个学期都在乡镇名列前茅,先后被评为“无为县教坛新秀”“巢湖市首届中小学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芜湖市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三代、九人、三尺情,超过半个世纪的教育传承故事仍在继续。他们一家人接力传承,像红烛一样,把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奉献在三尺讲台,照亮了几千名学生的求知路,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情怀。

新闻推荐

在白茆追寻红色记忆

风和日丽,草长莺飞。4月9日,我随芜湖市作家协会组织的“追寻红色记忆助力乡村振兴”采风活动,来到位于长江北岸的鸠江区白茆...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