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汛抗洪筑起“铜墙铁壁”
无为县白茆镇三垄村神塘联圩,防汛人员抢抓时间对堤坝进行加固。记者杨大伟摄
□ 记者 赵丹丹 张学桥
7月11日夜,鸠江区白茆镇三垄村神塘联圩上灯火通明:运送砂石的车辆在泥泞小道上来来回回,300名防汛人员将砂石装袋后一层层摞在一起,直至垒成1米多高的“防洪墙”。
神塘联圩背靠无为大堤,圩下是三垄村2000多位常住村民。截至11日晚8时,该段长江水位已达14.85米,超出保证水位。“保神塘联圩,就是保无为大堤。”神塘联圩防汛大队副大队长季学勤说,连日来江水不断上涨,对神塘联圩的安全造成较大威胁,7月9日起,鸠江区调集防汛人手,对神塘联圩进行加高加固。
神塘联圩所在的三垄村堤坝总长度10公里,其中需要加高加固的圩堤总计2.5公里。对于年轻人均外出打工、村里只剩老弱病残幼的三垄村来说,这是一项极端艰巨的任务。“村里防汛人员严重不足,区里调动了民兵,镇上其他各村也均派出人手支援。”季学勤说,为抢抓时间、确保安全,大家争分夺秒、彻夜奋战。
7月11日下午6时许,记者走上神塘联圩时,70岁的三垄村村民王增贵正在和其他两位村民一起,沿着圩堤铺设防雨布。老人身板笔直、声音洪亮,“昨天也一直在忙,到今天凌晨1点多回家歇了歇,早上7点半又赶到圩上了。”问及老人为什么不多歇歇,老人家指着远处忙碌的身影说:“外面的人都来帮忙了,我们自己哪能不用劲?这圩下,是我们的家啊!”
像王增贵这个年纪的防汛人员,在三垄村还算是“正当年”。“年轻人都不在家,村里来防汛的最年轻的也有65岁了,年纪最大的87岁。”季学勤告诉记者,那位87岁的老人刚开始报名参加防汛时,指挥部拒绝了他,但老人家脾气很拗,硬是上了大堤,“搬不动编织袋,老人家就在那里帮忙装砂石,说什么也要尽一份力。”
记者从鸠江区获悉,由于长江水位持续上涨,该区外护圩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区防指已命令对白茆镇三垄圩、南垄圩、新埂外玥子圩、十五丈圩和二坝、汤沟镇的惠生联圩进行全线筑子埂,投入1420人开展巡堤查险和构筑子埂,需构筑总长度约58公里,目前正在全力修筑中。
彻夜奋战加固防线的同时,群众撤离转移工作也在紧急开展。7月11日下午,记者在汤沟镇冠军小学安置点看到,30多名群众已安置妥当。“我是10号晚上住进安置点的,当天晚上村里连夜动员组织大家转移,当时我就想,这是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我一定要顾全大局。”82岁的汪贻德老人说,当晚他就抱着被子上车住进了安置点,“安置点准备细致,生活很方便。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都很辛苦。”
眼睛里布满血丝、裤脚上沾着黄泥巴。记者见到汤沟镇党委副书记夏军时,作为撤离转移组组长的他一脸憔悴。“我们组织了10支队伍30余人,利用小喇叭,连夜上门对红旗村低洼地块群众入户宣传,劝说群众积极投亲靠友转移,对剩余有困难群众组织车辆接送至安置点。”夏军说,该镇共设立了4个安置点和2个临时安置点,可容纳1000余人,各安置点人员全部到位,折叠床、地垫、生活用品等基本物资准备到位。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防汛抗洪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记者获悉,截至7月12日下午4时,白茆镇神塘联圩2.5公里的加高加固任务已基本完成,汤沟镇红旗村须撤离的1435位居民已全部撤离;鸠江区江南片区的四褐山街道等组织民兵志愿者、党员、团员等,紧急驰援江北,支援兄弟镇街防汛抗洪。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5日,他与朋友聚会,一晚上喝了两场酒,直到次日凌晨3点多才结束。醉醺醺的他竟开起车来,结果撞上路中央隔离栏。夏某...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