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大学生“鹅倌”创业记

芜湖日报 2020-05-08 11:05 大字

□ 记者 吕成 邓健

沿着无为市蜀山镇石岗村新修的村道行驶,记者一行远远就能看到一带碧水,水上浮着成群的白鹅。水畔滩涂上排布着几座砖瓦房子和棚舍,这里是石岗村的产业扶贫示范点——无为万昌畜禽家庭农场。这座农场从2013年成立至今已经发展为白鹅养殖量上万只的全村最大畜禽企业。农场的主人伍云龙今年32岁——一位不折不扣的80后,开办农场那年他刚刚从大学毕业。

从大学毕业生到“鹅倌”

“我们农场饲养的是安徽本土的优良鹅种——皖西白鹅,早期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肉质细嫩鲜美,主要供应蜀山镇及无为全市的餐厅、市场。”伍云龙颇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近期,受疫情影响,包括畜禽在内的农产品运输困难、需求也有所下降。目前农场里还有2000多只出栏白鹅滞销,给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即便如此,伍云龙却对前景依然保持乐观:“好在一方面市场在逐步回暖,另一方面驻村的扶贫干部也在积极帮助养殖户联系客户,相信我们能够渡过难关。”

谈及自己的职业选择,伍云龙说自己是农民的孩子,热爱农村也相信从事农业能有一番作为。“趁着年轻应该做点事情,如果能为乡村振兴出点力,吃点苦怕啥。”大学学习商贸专业的伍云龙在读书期间就试水创业——在校门口开过一家奶茶店,生意不错。毕业后,受到父亲在畜禽行业工作的影响,伍云龙下决心以白鹅养殖作为自己的创业目标。他拿出原来准备毕业买房的钱,又东拼西凑,攒出近百万元资金在石岗村开办了无为万昌畜禽家庭农场,并在第二年正式注册了企业。

从“菜鸟”到脱贫带头人

伍云龙到现在都记得,自己农场第一批出栏的白鹅,数量是1888只。但毕竟万事开头难,起初白鹅没有销路,伍云龙跟妻子束静静一起,跑到镇上、市里,一家家主动联系批发商、餐厅,慢慢赢得信任,有了稳定销路。几年前农场里的鹅遭遇了禽类疫病,损失不小。伍云龙一边向学过兽医的父亲请教,一边总结摸索经验,寻找解决方案,慢慢掌握了养殖技术。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助白鹅提升肉质,伍云龙就特别注意农场周边水域的环境维护,避免养殖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同时花力气做好饲料的品质保障。在伍云龙看来,“优质的农业应该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农场逐步走上正轨后,伍云龙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我是蜀山本地人,创业过程中家乡政府在土地流转、惠农政策上提供了很多支持。所以我只要力所能及,一定要为脱贫做点贡献。”他在农场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专门的岗位,帮助他们增收。“农忙时期农场为贫困户安排了20-30个工作岗位。”伍云龙的妻子束静静刚开始对回乡创业心怀疑虑,但渐渐也觉得,这样一家人可以天天朝夕相处,还能帮助村里其他人,即使有时劳累但心里始终是甜的。

从“甩手掌柜”到顶梁柱

说起创业给自己带来的改变,伍云龙笑言:“我以前在家就是个甩手掌柜,什么活儿也不干,经营了几年农场,电焊、木工、瓦工活儿,统统拿得出手。”起初,农场什么设施也没有,周围十分荒凉。伍云龙有时外出太忙回来晚了,束静静和刚出生的孩子独自待在农场心里还会有些害怕。现在,通过一家人的劳动,父母和村里人的帮助,农场里一砖一瓦地建起了起居室、工具房、储藏室、鹅棚,农场的生活也一点点丰富起来。

新闻推荐

疫情期间莲藕螃蟹一度滞销 爱心暖流助贫困户重燃希望

疫情对农业有一定影响,而对贫困户而言,如果农产品不能及时销售出去,一年的辛苦就要打水漂了。无为县洪巷镇龙泉村、青岗村贫...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