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三十载 当好农民“贴心人” 记全市优秀共产党员陈先国

芜湖日报 2019-07-03 01:18 大字

□记者 王世宁 张永胜

1988年,23岁的他大学毕业,一头扎进农村,孜孜不倦地推广农业技术,立志要“为广大农民服务一生,奉献一生”;3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襄安镇12个村1个社区,接受咨询、田间指导上万次,培育各类种植专业户500余户,用知识和汗水为农民铺就了一条条致富路;如今,他依然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竭尽所能地践行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先后获得了“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等诸多荣誉。

他就是无为县襄安镇农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高级农艺师陈先国。

不改初心

为农服务奉献一生

7月2日,骄阳似火。陈先国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刚刚帮助一位种粮大户解决好病害问题,这边大户王后水又打来电话,希望他去产业扶贫基地看看。

瑞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后水,去年在襄安镇松院村承包了200多亩的土地发展特色种养业。在陈先国的悉心指导下,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今年,王后水又流转了500多亩土地,并按照陈先国的建议在种植菊花时套种薄壳山核桃,每亩毛利预计能达1.5万元,还可带动当地4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我自小在襄安长大,陈主任一直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总是把我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王后水感慨地说。

“有困难,找陈主任”,是无为县襄安镇种植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6年7月,无为县遭遇严重洪灾,一位种粮大户家中水稻绝收面积达200多亩。陈先国一边冒着高温天气,泡在田里,对补植的200多亩水稻进行一对一指导管理。一边用自己的工资担保,帮他快速申请了贷款,解决灾后重建部分资金问题,挽回损失20多万元。

是什么让陈先国对农民兄弟如此倾心倾力?时光要倒回到1988年7月。彼时,陈先国刚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意气风发,一心想用所学“干一番大事业”。但当知道自己被分配去襄安农技站的消息时,他有些犹豫,甚至动摇。

很快,一件小事深深触动了他。那是刚工作不久的一天,一名村民满头大汗地跑来求助,说家里5亩多的水稻大面积发病,“这可是我家全年的收入啊”。陈先国立即随该村民徒步几公里,赶到田里诊断。经过他指导防治,最终控制了病情,减少了损失,淳朴的农民兄弟多次上门感谢。“这里太需要农业技术人员了”,陈先国说,大家多么渴盼农业致富呀!也就是从那时起,自己便默默地定位了人生目标:要扎根农村,为广大农民服务一生,奉献一生!

在襄安,陈先国忙碌的身影串起了一年四季:春天忙于推荐农作物优良品种,监督农资质量;夏日奔波于田垄,观察庄稼长势,指导病虫防治;秋季做好测产记录,开好现场会;入冬又要为农民开展科技培训……这样忙碌中,转眼,便是31个寒来暑往。

爱岗敬业

致富路上勇当先锋

受历史条件影响,当地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学习能力较差。为此,陈先国给农民学员上课或指导时,总是首先询问大家的生产情况,帮他们总结在生产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再进行理论分析,帮助大家加深记忆。每次上课,他只讲三分之二的时间,三分之一时间留给农民学员,大家有不懂难懂的地方,他有问必答。考虑到不少农民相对年龄较大,记忆力较差,文化较低,记录较困难,每次陈先国都会不厌其烦地提前印发通俗易懂的技术明白纸,便于大家随时查阅。

只要事关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陈先国都会倾力相助。种粮大户沙开龙,2011年回乡承包100多亩农田,但缺乏对农技知识的了解。在陈先国耐心帮助指导下,沙开龙最终发展起了一个拥有800多亩农田、1座现代化育秧工厂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多年来,经陈先国指导的科技示范户,不仅自己增产增收,而且带动了周边农户学科学、用科学。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陈先国更是对他帮扶的3户贫困户做到“保姆式”服务。百子村贫困户胡长征,经陈先国鼓励承包了58亩农田种植优质水稻。从茬口安排、选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陈先国逐一精心指导,2016年该户人均收入达2万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2018年又指导该村贫困户赵家柱发展荸荠10亩,增加收入近4万元。

无为县襄安镇副镇长尹吉雨告诉记者,襄安是个有6万多亩耕地的农业大镇,要实现富民强镇的目标,必须要发展现代农业。在陈先国的带领下,襄安当地先后创建了水稻千亩高产示范片、部级水稻绿色增产模式万亩示范片,小麦千亩高产示范片,油菜机直播示范片,带动全镇农作物增产增效。面对佳绩,陈先国并不满足。如今,他又引导全镇打造一批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主体、示范园区和“一村一品”示范村,走“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道路,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新闻推荐

鸠江区住建委原主任褚小明 一审获刑十三年十个月

本报讯近日,无为县人民法院对芜湖市鸠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原主任褚小明滥用职权、贪污、职务侵占、受贿一案进行一审...

无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