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长江大保护 打造沿江绿色生态廊道

芜湖日报 2019-05-25 01:18 大字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汤沟镇原大阳船厂地块,站在长江大堤上,极目远眺,滔滔江水奔流不息;环顾四周,江岸满目皆翠,柳树、水杉在江滩上竞相生长,沿着江滩向远处延伸,俨然成为长江江畔的一道绿色屏障。

很难想象,不到两年时间,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拥江而立的城市,芜湖拥有长江干流岸线达194公里,占长江安徽段干流岸线长度的24.9%。2017年,芜湖市对长江干流岸线进行全面整治,191个非法码头、非法修造船点和黄砂经营点悉数拆除,共释放长江干流岸线约27公里,清理出滩涂陆域面积约244万平方米。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高规格的长江大保护行动!全市上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雷霆万钧的力度,向破坏长江生态顽疾宣战。随着岸线综合整治的推进,长江沿线的一个个“伤疤”被精心治愈。

整治不是终点,而是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的起点。去年底,市林业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画出路线图、倒排时间表,全面启动长江岸线复绿提质工程,着眼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在“建新绿”上见行动。大规模开展长江干流两岸绿化,加强自然湿地修复和综合整治。

记者了解到,为改善和提高造林绿化水平,根据长江经济带(芜湖)“建新绿”工作要求,市林业部门研究部署,开展沿长江岸线造林绿化空间调查,对长江岸线宜林地逐块逐段进行摸排,根据现场实地条件,提出造林绿化初步方案。对长江岸线退化林、码头、沙站、林地“天窗”、裸露地调查摸底,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芜湖)“建新绿”工作方案》,并以此绘制全市长江岸线建新绿示意图,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将长江沿岸复绿作为芜湖市建设生态长江浓墨重彩的一笔,精心编织长江岸线“绿丝带”。

“毁绿容易复绿难。”市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言,比起以往的植树造林,像码头、废弃船厂地块的复绿难度要更大,不仅造林成本高,工程量也很大,“这些地块以前都是混凝土,复绿前必须用大型机械将厚达几十公分的混凝土凿开并清运走,然后才能覆土、植绿。”无为县、繁昌县、三山区、鸠江区、弋江区克服施工困难,积极打造成片造林型、船厂码头整治造林型、企业造林型示范段,为整体工程开展提供示范模板,引领岸线造林绿化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执行。

“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是我们当前的‘一号工程’!”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林长制实施,通过高位推动、多部门联动,长江岸线绿化及抚育、管理力度都空前加大,各县区进一步落实责任单位主体责任,明确各建设段责任、实施主体和完成时限,一片片绿地正在长江岸边展现。为了有效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长江沿线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专门出台了资金奖补办法,明确了5000元/亩的补助标准。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长江岸线绿化11400亩。

“长江干流岸线不仅要复绿,还要打造连线呈绿、联片成景的百里风光带。”据介绍,为了确保栽植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在绿化配置上,长江沿线按照“增大绿量,丰富季相,提升品位”的要求,科学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选择耐水性好、生长快、冠形美的乔木和色块灌木,混交配置,连片成带,形成绿化、美化、彩化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景观。

根据长江岸线“建新绿”工作方案,今年,芜湖市将继续稳步推进岸线绿化工作,并通过开展退化林修复,推进长江防护林建设,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依托滨江公园二期工程等项目,勠力打造的十里江湾,构筑长江岸线生态屏障、景观长廊。

初夏的傍晚,龙窝湖静谧温馨,色彩斑斓。漫步于龙窝湖边,霞光映射下,湖水闪着银光,时不时会有几只白鹭和野鸭轻快地扇动着翅膀从头顶飞过。

芜湖市曾有“千湖之称”的美誉,大大小小的湖泊湿地如绿色翡翠,散落在江城大地。“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对维护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和流域生态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结合芜湖湿地资源丰富的特点,芜湖市把湿地保护列入林长制改革范围,高位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开展“增绿地、增湿地、增林地”行动,制定并实施了《芜湖市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和《芜湖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7-2030年)》,形成了2个省级湿地公园,涵盖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市湿地保护率36.34%,生态保护修复的“大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目前,建立了以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基本格局的湿地保护体系,构建以中部长江湿地保护修复为带,以南北部丘陵水源涵养区、东西部平原水网湿地生态区为面,以扬子鳄、淡水豚等自然保护区,竹丝湖、龙窝湖、奎湖湿地公园以及湿地保护小区等为点的“一带二区多点”的湿地保护修复总体布局。同时,芜湖市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和保护力度,充分利用湿地资源增加更多休闲、旅游和野生动植物科普教育基地。

芜湖市还大力开展对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自然湿地保护,安排部署全市自然保护地大检查行动。加大对青弋江等长江一级支流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的保护,提高湿地保护率,2020年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继续推进长江大堤、沿线公路和入江主要水系的森林长廊建设,使得适宜绿化路(地)段绿化率达到90%以上。

本报记者 承孝安

新闻推荐

芜湖市中学生演讲比赛 讴歌腾飞的祖国

本报讯日前,芜湖市中学生《腾飞的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演讲比赛在芜湖市第二十七中学东方龙城校区举行,来自四县四区...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