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证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芜湖窗口”
40年前,年广久,这个人称“傻子”的个体户进入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视线。 40年来,“三只松鼠”以一颗颗小坚果,书写了坚果行业的电商传奇;埃夫特从奇瑞走出,一路“强兵突进”,演绎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芜湖智造”……他们都是中国民营经济的拓荒者,更是中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的奋斗者。
本报记者 沈宫石
从“傻子瓜子”到“三只松鼠”——
敢闯敢试开新路
金秋时节,芜湖中山路步行商业街人流熙攘。 10月17日一大早,国货路44号的傻子瓜子专卖店里,“中国第一商贩”年广久像往常一样进店理货,为顾客称瓜子。 40年前,因为办起芜湖第一家私营企业,成为雇工上百人的“百万元户”,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傻子瓜子”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初期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以至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关注,三次讲话提及“傻子瓜子”。年广久历经坎坷,几度沉浮,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人物。
40年弹指一挥间,年逾80岁的年广久依然身体硬朗,声音洪亮。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傻子瓜子’。 ”这是年广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今天的营商环境,老人感叹今非昔比,对年轻人创业十分羡慕,“党和政府不仅鼓励自主创业,还为创业者提供各种服务,这是我当年做生意时想都不敢想的。 ”年广久说。
距傻子瓜子专卖店几公里外,“三只松鼠”高大的厂房格外引人注目。从“傻子瓜子”提篮小卖到互联网时代坚果电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催生出新一代创业者、弄潮儿。从2012年落户芜湖,从5个人的创业团队,“三只松鼠”用了短短6年时间,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员工增至3400多人,带动上游500余家合作伙伴,下游对接7000多万名消费者,共同分享互联网红利,“三只松鼠”稳居线上线下同业态坚果零食全行业第一名。一颗小坚果,见证了时代变迁,成为新时代新经济的又一张改革名片。
“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三只松鼠’。”作为坚果行业的后起之秀,“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发出同样的感慨。正是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三只松鼠”在新零售的赛道上超越了前辈,创造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荣耀。
从“傻子瓜子”到“三只松鼠”,40年来,通过不断打破束缚思想的桎梏,扫除阻碍发展的藩篱,芜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芜湖景瑞商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俊仅在网上提交了一次材料,几天后就领到一张“多证合一”的营业执照。李俊说,公司从事外贸业务,这张加载了十多项登记事项的营业执照,放在过去起码要一个月才能办完手续,取得执照。
近年来,随着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芜湖,运用大数据,注册登记办企业是越来越方便了,企业登记注册实现全程电子化,“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实现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转变,甚至“我的名字我做主”,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注册登记和名称申报一并办理,大大提高了企业注册登记的便利和效率。
“放管服”改革带来的营商环境改善,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潜力,芜湖市场主体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至2017年底,芜湖市私营企业达64125户,个体工商户174254户。
从“高沟现象”到“埃夫特机器人”——
强兵突进闯市场
“江上小船划,陆地板车拉,捕鱼带张虾,都要找外花。 ”77岁的无为县原政协副主席李业斌回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高沟镇时,脱口而出的是当时民间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江边小镇高沟,人均不到6分地,江水一涨庄稼立刻化为乌有,唯一“出口”是一条蜿蜒坎坷的江堤,驱车到最近的县城要两三个小时,闭塞、贫瘠与落后,让当地农民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穷则思变。改革开放初期,受苏浙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影响,一些头脑灵活的高沟人办起电加热器件厂,一些人则走出去为外地企业跑供销。
1991年,一直在外跑供销的沈志海发现电线电缆产业有着巨大商机,毅然决定回乡办厂,在定兴村老村部租了三间砖瓦房,筹资办起了无为县第一家特种电线电缆厂——安徽华海电缆厂。
“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让民营企业有了发展空间。 ”沈志海说。从此,高沟镇电线电缆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一个无区位、无资源、无技术的“三无”小镇,创造出“无中生有”的奇迹。历经30多年发展裂变,从高沟起步的无为电线电缆产业已形成以高沟镇为中心,辐射姚沟、泥汊、无城等镇的产业集群,特种电缆加工及配套企业达268家,其中规上企业116家,集团企业51家,总资产330多亿元,年产能660万千米,全行业从业人员3万余人,产品涵盖航天航空用电缆、海洋工程用电缆、光纤光缆、铁路数字信号电缆、新能源用电缆等特种电缆,成为全省最成熟、最典型、最活跃的产业集群之一,芜湖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规模位居全国四大电线电缆产业基地第二位。电线电缆成为无为县的一块金字招牌,被经济界称为“高沟现象”。
“高沟现象”只是芜湖民营经济在变革创新的潮流中敢为人先、无中生有的一个缩影。
无独有偶。一江之隔,一个机器人产业集群犹如耀眼的明星正冉冉升起。
10年前,从奇瑞汽车装备部起步,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踏上创业征程,演绎了国产机器人“强兵突进”,成长为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的传奇故事。 10年间,埃夫特牢牢掌握核心竞争力,上演了一出“蛇吞象”的业界好戏,先后收购4家国际知名机器人企业,实现高性能机器人控制系统批量生产,打破了进口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市场上的垄断局面,并走出国内,在竞争中成功中标通用汽车、大众汽车焊装生产线项目。如今,以埃夫特为龙头的芜湖机器人产业风生水起,化蛹成蝶,机器人企业超过100家,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全产业链,芜湖也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区。
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市始终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壮大,为众多非公企业和个人提供自主创业的机会和舞台。 2007年9月,芜湖精诚铜业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江城首家“冲浪”资本市场的民营企业。截至目前,芜湖市已有15家民营企业登陆A股市场。
40年创新创业,砥砺奋进,民营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17年,芜湖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已达63.6%,服务业占全市经济比重接近40%,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5%来自民营经济。
从“大银幕”到“嫦娥飞天”——
科技创新增动力
“这是目前世界上生产的最大的整幅银幕。 ”在高度达33米、长度逾百米的生产车间里,安徽影星银幕公司董事长高松柏手指吊挂在空中的一块100米×25米的巨大银幕自豪地说。
从30年前仅能生产普通电影放映幕布起步,到今天成长为全国乃至全球银幕生产研发行业 “领头雁”,拥有12条大型银幕生产线,年产各类高端银幕70万平方米,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科技的力量让这家高科技公司成为全国银幕生产研发行业领军者、全球最大银幕制造企业,并在金属银幕、数字银幕、HQ漫反射银幕和巨型银幕等领域,始终站在行业前沿,参与起草了银幕行业7项国家标准和27项行业标准,使“中国造”银幕的技术指标和质量处于世界前列,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
改革开放,让神州大地迎来科学的春天。依靠科技进步,在江城芜湖,越来越多像影星银幕这样的民营企业成长为科技“小巨人”。
20多年前,从部队复原回乡的何成龙开始了自主创业,在芜湖创办航天特种电缆厂。他将目光瞄准“专、精、特、新”的高科技产品研发,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姻”,为航空航天和军工装备研发高端配套电缆,成为国内最早走上军民融合发展之路的民营企业之一。企业研发的特种电缆应用于 “神五”至“神十一”以及“嫦娥”“天宫”“天舟”系列飞船、各类高新武器装备等一百多项国家高新重点工程和武器装备工程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芜湖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如今,一年一度的芜湖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上,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民营企业家收获了“分量”最 重 、含金量最高的科技创新贡献奖。
在民营科技企业助推下,芜湖市六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5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数量、发明专利拥有量等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占全省20%左右,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一,在长三角26个城市中排名第九,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在长三角城市中排名第十。
题图:芜湖影星巨幕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沈宫石 摄
新闻推荐
为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树立爱护环境意识,2018年10月8日,二坝镇雍南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志愿者们在行动...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