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户到“鸭老板” 他带着100多户乡亲致富奔小康

大江晚报 2018-10-15 01:00 大字

初夏的天气有些闷热,年近50岁的胡志林弯下腰扛起一袋饲料,沿着田埂向鸭棚走去,腿部的残疾让他的步伐有些摇晃。走进鸭棚,惊起一阵热闹,鸭棚里的1300多只鸭子嘎嘎叫着躲向鸭棚深处。它们身上,寄托着无为县无城镇黄汰村27户贫困户的增收希望:根据家禽托管养殖协议,贫困户每在胡志林这里托管养殖一只鸭子,能拿到的政府补贴和利润分成总计在23元左右。胡志林从一年前的贫困户,到今天的志林农场“鸭老板”,趁着政府扶贫攻坚的政策春风,他说:“我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更要带动身边的贫困户一起走上致富路。”

身残志坚,不坠脱贫之志

胡志林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肢体二级残疾,自幼家庭贫困,小学一年级上完即辍学在家,没有什么文化,30多岁时与一名智力残疾女子结婚,先后生下两个孩子,家庭负担极重,在村里也算是比较出名的“穷”了。

幸运的是,政府的扶贫攻坚工程为他的命运带来了改变:前期村里帮他申请了残疾人生活补贴、农村低保等救助,安装了户用光伏设备,2017年5月,村扶贫工作队又帮其以“边做边学”的方式介绍到三缘养殖事业有限责任公司(扶贫工厂)务工。对胡志林来说,这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为其下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打下了技术基础。白天他一边干活一边跟厂里人学习养殖技术,晚上回来就将一天的所学所得记录下来,同时买了一些养殖知识的书本自学,弄不懂的地方他就找人问。“苦心人天不负”,2017年,胡志林一家的务工收入、光伏发电收入、土地托管收入等总计超过1.7万元,成功地摘掉了伴随其多年的“穷帽子”。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2017年底,胡志林向村里递交了创办家庭农场的申请书,他说:“我觉得一味的‘等靠要\’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富裕的生活,要带动其他跟我一样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胡志林“扶贫不如扶志”的想法得到了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高度赞许,他们帮助胡志林一起寻找场地,利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几乎跑遍了全村和邻村所有的田块、水面,与每个农户进行商谈,最后成功地与当地农户签订了55亩水面的协议。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和村民的支持,2018年2月,有着55亩水面、集家禽与水产养殖于一体的黄汰志林家庭农场正式成立。

农场成立了,接下来就是要运行了。在扶贫工作队的关心和帮助下,胡志林与德伍生态养殖场签订供苗、养殖技术、收购为一体的订单农业协议,农场的生产销售更加稳定。每次说到胡志林的农场,大家都会赞叹一句:“这可是黄汰村唯一一家贫困户创办的家禽托管养殖基地。”

不忘挖井之恩

现在,胡志林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他常常感叹到:“我能够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更离不开扶贫干部和村民对我的支持,我也要尽我的能力,为其他贫困户做些贡献。”农场走上正轨后,胡志林第一时间向其他贫困群众伸出了援助之手。先期,他让贫困户汪小龙、阮启胜2人到其农场就业。汪晓龙和阮启胜两人年纪较大,也没有什么劳动技能,外出务工比较困难,在志林农场,他们二人主要就是帮助胡志林看场地以及打下手,预计每人年可增收6000元以上,同时,胡志林帮扶了本村27户贫困户托管养殖1350只鸭。这27户贫困户多数没有养殖场地,也没有养殖技术,在志林农场托管,由胡志林帮助他们喂养,预计每户年增收600元以上。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农场家禽养殖预计年纯收入24000元以上,水产养殖预计年纯收入40000元以上,农场预计年纯收入64000元以上。今年,4月初的一天,镇扶贫专职副书记王正社来到农场指导工作时,跟胡志林说全镇还有很多贫困户想发展家禽养殖但苦于没有场地。听到这个情况时,胡志林也被深深地触动,他作为一个贫困户深知大家想要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于是主动向王书记提出他们可以将家禽放在自己的农场,帮他们代养。就这样,除本村外他又帮扶了周边六个行政村,共计107户贫困户托管养殖2140只鸭。

“我认为扶贫攻坚政策给力,扶贫工作队责任心重、战斗力强,这是自己命运发生转折的最客观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必须保持高度清醒,不怕吃苦,带动其他贫困户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

胡志林虽然肢体残疾,但是志气不残,他比正常人更加努力,除了养鸭外,他还养了鱼和龙虾等,预计今年的纯收入至少在8万元左右。他这种勤劳和奉献精神,不仅为他的两个孩子做出了良好的榜样,更是给黄汰村的贫困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泥汊的收获

车行路上,无为县泥汊镇,感受春华秋实,丰收的喜悦。当绿色的田野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一种无比熟悉的乡土气息扑入视野。无边的...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