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开出致富路
正值秋收时节,沿着无为县红庙镇一路行驶,与其他地方农民收获庄稼一派繁忙景象不同,这里不少农户正“悠哉游哉”地收拾着牡丹,难道是他们更有闲情逸致?
原来,这里是芜湖市最大规模的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四年前,芜湖市丹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于此,打造了2000亩的牡丹种植基地,在实现当地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红庙镇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眼下虽已过了花期最繁忙的季节,但他们正热切盼望着未来丰收之时……
油用牡丹 引领红庙走上致富路
在红庙镇的历史上,一直都是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农业成绩长期“平平”,没有龙头产业带动,直到2014年——在外创业成功的徐修富毅然返乡,决定为家乡做点事。“我从小是在红庙镇的海云村长大,小时候我家和左邻右舍都很贫困。但我是幸运的,三十多年的艰苦创业让我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希望能够让父老乡亲共同过上好日子。”徐修富如是说,在国家三农政策的鼓舞和创业政策的机遇下,他看中了油用牡丹种植的前景,动员了朋友和兄弟一起来搞油用牡丹种植,说干就干,芜湖市丹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与村民协商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建立起油用牡丹种植基地。从此,红庙镇有了自己的特色农业。
“油用牡丹浑身是宝”,记者了解到,牡丹籽油、花蕊茶、牡丹苗甚至是牡丹的根须都有利用价值,都能产生经济价值。“改革开放40年转变了我们对农业的看法和做法,为了掌握新型油用牡丹的种植加工技术,我们到铜陵、菏泽等地的牡丹种植基地进行考察。”徐修富表示,“科技”是他们发展企业、壮大基地的最大“秘诀”,通过4年的种植实践和探索,目前丹洋农业已有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其牡丹籽油和花蕊茶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并和安农大、中科院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正不断创新着油用牡丹种植技术和深加工技术。此外,由于牡丹生产周期过长,无法实现当年产生效益,基地还特意种植了生长周期较短的菊花,这样利用时间差产生的效益助推当地农业的发展。“我们已率先在无为县实现了油用牡丹、菊花等新品种种植和加工技术的突破。”徐修富说,这些花朵将带来“大效益”,从而带领大家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待到丰收季 遍开产业示范花
据悉,目前红庙镇已有2000亩的油用牡丹种植示范基地、500多亩的种苗培育基地以及300亩菊花示范种植基地,此外还建成了2000平米产品深加工车间。“我们以推进牡丹、菊花产业化为宗旨,以带贫困户脱贫为动力。”记者了解到,在当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合”已成为一种新的模式:在丹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牡丹、菊花种植基地的基础上,红庙镇分别成立了油用牡丹和菊花的合作社,吸引农户参与进来,同时进行种植技术和模式的扶持,手把手、点到点带领着大家发展出属于红庙镇的特色产业。
“在这个过程中,带动参与分红、务工的父老乡亲有上千人,参加入股分红的贫困户就有274户,每户每年分红800元;带动劳动就业的贫困户有43户,每户年均收入超过5000元……”初步尝到了甜头,但大家的目标还远远不止这些。“乡亲们纷纷转向种植油用牡丹和菊花,这个特色产业在我们这必将越来越壮大。”丹洋农业的总经理张红英表示,通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单位产量,他们会带动更多周边的农户参与进来,让更多农户“搭车”。“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七师司令部旧址及纪念馆坐落在红庙镇,红庙镇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张红英透露,在未来,在油用牡丹种植的基础上,他们还将大力延伸产业链,配合这里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打造一个5000平米的农业观光休闲服务中心,“把我们的油用牡丹、菊花产业和家乡旅游资源相结合,合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菊花在2016年正式投产,去年的销售额达到了300万元;但牡丹生产周期特别长,要到第六个年头才能收获,才能大量投产。”记者得知,如今已是红庙镇牡丹种植形成势头的第四个年头,在徐修富和当地农户们看来,距离“丰收”已是“指日可待”。“我们很有耐心,因为大家对这些油用牡丹的收益充满信心,都期待着牡丹高产期的到来。”不难想象,在不远的未来,待各色的花朵开满这里的土地,红庙镇将迎来属于它自己的“丰收节”……
(部分图片由芜湖丹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 记者 唐乐燕/文梅韬/摄
新闻推荐
连日来,省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深入芜湖市县区基层,督察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整改情况—— 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回应群众关切
近日,安徽省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针对环境信访件中涉及的多个环境问题,连续进行了实地走访,督察落实整改情况。省第三环境保护...
无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