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国:扎根农村三十载的最美基层农技人
□ 本报记者 唐乐燕 30年前,他是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一头扎进农村,孜孜不倦推广农业技术为农民铺就致富路;30年后,成为无为县襄安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依旧没有离开这方热土,始终保持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本色——他就是陈先国,去年末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回眸自己这三十年,陈先国只有一句话,“我愿意用我毕生所学,为这片土地奉献我的一切。” 三十年第一步:扎根农村 1988年7月,刚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的陈先国意气风发,一心想用自己所学大展身手,结果被分配到了襄安农技站,这让他满怀豪情凉了半截。但是很快,他转变了自己的想法。 “工作后不久,有天我正值班,一名村民满脸大汗跑来找我,说他家5亩多水稻茎秆普遍发枯,这可是他家全年收入。”看到对方满脸焦急的神情,陈先国二话没说到田诊断,很快就控制住了病情,让村民全家感激涕零。“那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里太需要农业技术人员了!”此事深深触动了当时的陈先国,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决心扎根农村。 决心虽然有了,但做起来并不容易。面对当地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的实际,陈先国从提高他们农业技术水平开始,他找到了一套农户易于接受的教学指导模式。“培训农民,不但会讲还要会做。”陈先国从来不单靠书本理论,而是首先询问了解生产情况,帮农民总结生产实践中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再进行理论分析。每次上课,他都将三分之一时间留给农民学员提问,陈先国就这样推广着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 三十年第二步:服务三农 “有困难,找陈主任”,这已成为了襄安镇种粮户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在记者采访时,陈先国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刚刚帮一位种粮大户解决好水稻苗床烂秧问题,另一位大户电话又进来了,询问水稻田杂草化除问题。在农业生产关键季节,陈先国从不关手机,无论谁有困难,只要一个电话他都第一时间赶去。 2016年7月,无为县遭遇严重洪灾,种粮大户沙开龙受洪水影响,家中水稻绝收面积达200多亩,为了帮助他搞好生产自救,陈先国一边冒着高温天气泡在田里对补植的水稻进行一对一指导,一边用自己的工资担保帮大户申请贷款,最终挽回损失20多万元。而30年来,像沙开龙这样接受过陈先国帮助的种粮大户在当地还有很多很多…… 从事农技工作以来,陈先国的足迹遍布襄安镇11个村1个社区,接受咨询、田间指导上万次,培育各类种植专业户500余户。田间地头,处处留下了他的汗水和印记。 三十年第三步:强镇富民 “襄安是个有5万多亩耕地的农业大镇,要实现富民强镇的目标,必须要发展现代农业。”陈先国告诉记者,他的最终梦想是帮助整个襄安“强镇富民”。 2000年陈先国开始主持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就襄安镇现代农业的发展他积极制规划引项目,先后主持完成了安徽省星火计划“蔺草引种、推广与开发”项目、市地方特色农作物席草高产栽培集成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等等,有力地推动了襄安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襄安镇先后创建了水稻千亩高产示范片、部级水稻绿色增产模式万亩示范片等等,并实施了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示范,提升全镇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据悉,在陈先国的带领和主持下,仅全镇每年3万亩水稻这一项,2017年共计增产2.2万吨,增效0.44亿元左右。面对佳绩,陈先国并不满足,现如今,他又引导全镇积极实施“五大示范行动”,走“质量兴农、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切实解决贫困人口就医难题,无为县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进行破解,收效良好。无为县大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为贫困人口免费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求医生定期进村入户为贫困对象免费送医...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