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程传衡 诗歌化雨羊山路

大江晚报 2017-12-12 01:00 大字

开城镇羊山村是著名擂鼓诗人田间的故乡。省诗词协会命名的“诗词之乡”羊山村,还有着“省级生态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文明村”多种桂冠。我在寻思,这或许就是文化在代际之间形成接力的见证吧。

坦道绿荫,风醇俗润,这是羊山给人的第一印象。初冬的阳光射到身上,温暖而不炽烈,给人一种和煦融融的感觉。房屋依地势而筑,楼房平屋杂陈,多为现代民居建筑。造型空透轻盈,色彩清明素雅。羊山经济,以“种养+”为主,桑树、香椿、雷竹、意杨、药材、杉树苗及山地栽桑养蚕、种草养牛养羊、林间养鸡养兔、生态养猪养鱼等等,形成一种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不仅符合生产生活生态的要求,也极具舒适宜居的乡村风貌,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美。

羊山古老而神奇。汉代称“阳山”,据《无为州志》记载,曹操屯兵此山之阳,故名。羊山由三座小山组成,形似卧羊,依次若羊头、羊身、羊尾。相传,太上老君飞临此山时,脚刚落下,“神羊”不堪重负而毙命,血染满地。由此,羊山土壤红白相间,红若鸡冠,白若凝脂,方圆百里无类之,又称神山。

羊山不只是风景秀丽,也不只是生活富裕,更有着充盈的文化气息:掩映在香樟翠竹之中的文化广场、书屋、科普长廊及长约200多米的诗画之墙;有着花岗岩石径、石桥、景墙、台阶、绿蓠及诗人生平与诗作影像等人文景观的田间陵园;还有一支群众性诗歌创作队伍与丰绕的作品。

这些都是羊山人引以自豪共创共享的精神家园。正是羊山文化土壤的肥沃,才有了著名的擂鼓诗人田间, 也才有了根扎于传统文脉的“时代鼓手们”。

乡贤文化开枝散叶。一些如似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的口语化诗歌不断涌现。作者潮声,喜闻羊山为诗词之乡,当即赋诗志贺:“开城添新彩,诗乡享美名。群槌擂响鼓,讴颂我山村。”抗战胜利九十周年,张金泉写道:墙头诗,影响大。鼓舞抗战遍华夏,继承传统靠大家!风雅颂,楚词话。诗乡创建乐大家,离骚文学走天涯!羊山教师周道,时年九十。诗曰:“居住乡村亦快哉,瓜果棉豆好培栽。田园种罢行何乐,古典诗词学剪裁。”羊山人还题写了羊山报国寺庙联:“羊岐不返何须问,山径忘归自在乡。”羊山诗歌不仅有着楚歌汉赋与唐诗宋词的底蕴,更有新时代诗歌“无边生意在,万紫又千红”的新鲜。

诗歌,并非是环流人们口中的语言,它的精湛恰恰是撩拨情感的心弦。羊山人是这样看自己的:“羊山人不算富,村村都通水泥路;羊山人不是吹,走路双脚不沾灰;羊山人不逞能,美丽乡村率先行;和谐羊山真是美,一片青山和绿水。”他们还创作了自己的《村歌》。歌词有三段,首段歌词是,“我们都是羊山(村)民, 吃水不忘挖井(之)人,是福共同享,有难皆帮衬,情如手足一家亲,齐心协力创文明。”羊山人就是这样为唱响新时代、新景象,用劳动与生活的丝线, 以笔尖游走心间的方式,将内心感动织进“中国故事”的。羊山诗歌是景,是诗,是地道的生活,也是凝聚在时光里一种独有的情怀。

新闻推荐

公路自行车精英邀请赛开赛

12月10日,2017(无为)全国公路自行车精英邀请赛在无为县开赛。此次赛事分公路精英组、公路组和大众骑行组,吸引来自国内外近千名选手参加。赛事旨在进一步打造高品位的城市文化活动,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推...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