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开启“欢乐芜湖”新篇章

市场星报 2017-09-11 12:02 大字

近年来,传统旅游资源并不算丰富的芜湖,成为了新兴文化旅游城市。2007年,方特欢乐大世界的到来,开启了芜湖旅游新篇章,成为安徽省非资源型城市发展文化旅游促进城市转型的“标杆”。

2016年开始,芜湖·新华联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陆续对外开放试运营,海洋公园和鸠兹古镇的入驻,使得芜湖旅游从方特的“一枝独秀”,变成“多栖发展”的全域旅游新业态。城区之外特色小镇的建设,也让芜湖的城乡建设呈现协调发展的新面貌,以欢乐为主线,芜湖的旅游业呈现出“文化+”融合的特色旅游创新模式。此外,芜湖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在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记者 汪婷婷 文/图

强强联手开启“欢乐芜湖”新篇章

“你好,我是大白鲸皮皮,欢迎来到大白鲸海洋公园……”跟随着“皮皮”的介绍,记者日前参观游览了芜湖新华联大白鲸海洋公园,其丰富的海洋动物资源、精彩的人鱼表演、萌态可掬的北极熊和小企鹅、拟人化的原创剧场等,无不让人驻足、叫好。记者了解到,海洋公园(一期)已于2016年9月对外开放试营业,去年国庆期间单日游客量最高达到了1.2万人次。

据芜湖新华联大白鲸海洋公园总经理孟蕊介绍,海洋公园项目占地7.8公顷,总建筑面积达36000平方米,是一个以海洋主题公园为主,以特色的商业配套为辅的主题公园项目,“它是通过主题公园将各种海洋公园娱乐设施组织在一起,提供海洋展示、表演、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各种服务的一站式消费。”目前场馆内有白鲸、伪虎鲸、北极熊等100头(只)以上的大型极地动物和鲨鱼、鳐鱼等1万尾以上的海洋生物,是第五代海洋主题公园。“今年国庆之前,我们还将开放儿童乐园和商业街,二期还将打造大型原创秀场等。”孟蕊介绍说。

除了海洋公园,芜湖新华联打造的鸠兹古镇(一期)也已于去年试营业,项目沿扁担河东西两岸展开,总占地约8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据新华联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红雨介绍,古镇主要打造传统徽派建筑群,计划迁建或恢复35个传统大院,潮州会馆、徽州会馆、山西会馆、湖南会馆,重在体现商帮会馆文化;俞宅、吴明熙大宅、张宅、王宅等展现名人故居文化;李漱兰堂、通德堂、项家钱庄、留春园则再现了丰富的传统业态。

“过去芜湖方特是‘一枝独秀\’,很难吸引游客过夜,但今后海洋公园将携手鸠兹古镇和方特主题公园,强强联手,共同形成长三角地区辐射全国的主题旅游文化中心区域,一日游可升级为两日游。”王红雨说。

小镇风情打造田园上的艺创综合体

这里号称芜湖市的后花园,东邻G329、南连芜太公路、西至青弋江、北接峨山东路,距离芜湖市区仅3公里,这里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是人文、宜居、产业一体的优势区域,这里就是“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六郎镇。在小镇上,有一片集老街风情、艺术教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艺创综合体——殷港艺创小镇。

日前,记者来到殷港艺创小镇,发现这里既是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慢生活”区,又是一个展示非遗文化和手工艺品的艺术工坊,更是一个培养艺术人才的孵化基地。夏云兴是顶峰教育的创始人,也是殷港小镇文化的发起人,他出身农村,如今选择在小镇上创业,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抓住了城乡一体化的机遇,尝试搞特色小镇的试点。“我对农村有感情,对农村发展有强烈的渴望,在农村、在城乡接合部,同样可以打造出一片艺术和文化旅游的天地。”夏云兴说。

据介绍,殷港艺创小镇以顶峰美术学校、中华艺术学校等培养汇聚了2万余名设计专业人才基础,构建幼教、基础教育、艺考培训、成人艺术,涵盖美术、音乐、舞蹈、传媒、非遗、创意设计等艺术教育门类,形成全新的艺术教育产学研一体化。该小镇依托一批文化创意公司,以自身人才集聚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现代文化创意产业。“我们主要构建设计、智造、文旅三大产业内容,以人才支撑设计,以设计引领智造,以智造带动传统产业转型,目前小镇已经引入20余家企业入驻,相关产业主营收入达2.18亿元。”夏云兴介绍说。

另外,小镇践行“三三融合”新理念,以“人文、宜居、产业”为核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构建艺术产业区、艺术生态区、艺术生活区,建成一个艺术培训和文化旅游休闲的新业态。

产业扶贫 电商成脱贫攻坚新阵地

在芜湖市无为县泉塘镇,有着成片的水产养殖区域,据当地养殖户介绍,螃蟹将于10月之后大批量上市,对于镇上规模最大的养殖户来说,通过电商途径达到的销售额已经占了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记者了解到,泉塘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形成了“泉塘有三宝,螃蟹、荸荠和席草”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总面积达5.4万亩。近年来,该镇依托优势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通过“一镇一业”、培育新型业态、推行居家就业等方式,全面聚焦产业扶贫,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

“我们这里水资源丰富,螃蟹养殖是特色农业的首位产业。另外,通过推进‘产业+就业+金融’三项联动,全镇共优选出10个经营组织与223户贫困户结对实施分贷统还,每年为贷款的贫困户分红3000元。”泉塘镇党委书记沙云龙介绍说。

此外,该镇推动以农产品电商为主的“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截至目前,共有特色农产品规模电商3家,个人从事特色农产品网售的15人。其中发展较好的电商企业创建了“神泉水产”电商平台,产品主要销往京、沪、苏、浙等地区,今年1~8月,已实现销售额1350万元,其中线上销售442万元,吸纳了38户贫困户就业。

沙云龙告诉记者,针对部分不便于进经营组织务工的贫困户,泉塘镇还积极探索并推行居家就业模式。“比如在荸荠种植规模较大的金牛村,我们发动贫困户在家里削果芯,每人每天加工果芯可得收入100元左右。该村共有126户从事削果芯,其中贫困户24户,每年从业时间长达200天,户均年增收约2万元。”沙云龙介绍说。

就业扶贫 小羽毛托起大产业

无为县无城镇是“中国羽毛羽绒之乡”,多年来,该镇以传统羽毛羽绒产业为抓手,依托“小羽毛”,托起“大产业”。记者了解到,全镇拥有各类羽毛、羽绒生产企业近100家,有2万多人从事羽毛羽绒加工行业,共带动周边180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2.4万元,累计年增收达432万元。

“我们这里具备养殖业的基础,原材料也优于其他地方,生产制造的羽毛球性价比要比一般的高30%。”安徽省蓝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金信长告诉记者,公司每收购一只鹅的羽翼和鸭的羽翼分别给予养殖户5元和3元,一定程度也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

据金信长介绍,公司目前吸纳周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2人在厂区内就业,免费提供食宿,月均收入3000元,每户年增收3万元以上;安排凤河、董桥等邻近村残疾、行动不便的贫困户5户7人,实行居家就业;还与60户贫困户签订了“分贷统还”协议,参与分贷统还300万元,60户贫困户每年可从公司获得保底分红3000元/户;另外,还吸纳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0万元入股公司,定向为镇内40户“三无”(无资金、无技术、无场地)贫困户分红8000元,实现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00元。

新闻推荐

汪涛 爱岗敬业的美满家庭

汪涛家庭是一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温馨和谐的家庭。夫妻结婚十几年来相敬如宾,孝敬老人,善待邻里,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好评。汪涛自1994年进入无为县人民法院工作以来,先在基层人民法庭工作十余年,2007...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