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滩河畔传说多
在湾沚区红杨镇,有一条叫杨滩的小河。从湾沚区湾沚镇出发,沿着湾西公路向南行进10多公里,就来到一个叫万村的江南水乡。杨滩及杨滩河就在这个村默默地诠释着另一种皖南风情——青山环绕和绿水相依之间,道不尽的古老故事……
杨滩河的过往
经过2018年重新整治,杨滩河已延长至8.6公里,像腰带一般贴着万村的后身,又以其河“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而成为红杨镇一张新的生态名片。
据1993年版《芜湖县志》载:“杨滩河,锣鼓山至红杨树,全长7.5公里,和平河支流。” 据《芜湖县水利文史汇编》等史志记载,杨滩河形成于开挖和平撇洪沟的1976年,由此看来,其本身历史并不长,但其两畔的历史韵味却十分浓厚,尤其是北岸的一姓一寺——曾为长戟高门的崔姓、传说纷纭的护国寺。此外,杨滩河之所以成为和平撇洪沟的一部分,乃因此处曾有一条自然形成的古老河道——大溪。大溪因早年河道开阔,且与青弋江支流相通,故水运十分发达,并由此催生出一个热闹异常的大型集镇——方家埠。极盛时期的方家埠,摊位店面鳞次栉比,南北货物琳琅满目,人流川行不止,一度被当地百姓颂为“只有方家埠,没有红杨街。”后来,随着陆路交通日益发达,方家埠开始逐渐萎缩,即便如此,也至民国后期才完全消失。随后消失的还有大溪,由于其河床低浅而常致水患,故在上世纪70年代被地理位置更佳的新河道——杨滩河所取代。
有必要作个说明。很多资料都把杨滩说成洋滩,把杨滩河说成洋滩河,实则非也。杨滩最初名曰崔杨滩,一则地接红杨树,二则周边百姓崔姓者居多。
生活在杨滩河畔的百姓大多知晓一句炫富狂言,叫“马驮钥匙驴驮锁,穷到哪天穷到我”。年长者说,此话最初流行在大溪南岸,那里曾有一户堆金积玉的林家,拥有良田沃地和山林川泽达万亩之巨,主人林财主向来骄横于世,但不知怎的,林家突然一夜之间家道中落,人也不知去向了。于是,狂言涉水而过,开始在北岸流传,但这回不是大户性格的写照,而只是用来反映其资产,因为北岸这家不仅谦虚低调,且多行善举,其主人更是大有来头,他既是唐朝中后期宰相崔群的嫡系后裔,也是授诰被封为宛陵寨埠崔氏的始祖。
说不尽的宛陵崔
包括杨滩在内的红杨树,也即昔日之红杨公社,今日红杨镇及其周边的八社二镇在1971年之前均属于宣城,所以,那些故事始终绕不开历史上的宣城——宛陵。
崔群曾担任过统领地盘为宣州、歙州(今歙县)、池州的宣歙观察使,并置府于宣州。当崔群奉调另任并要把家眷送回故地武城(今河北故城南)时,从小在宣州长大的次子崔励却怎么也不肯走,他说这里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已经让他离不开了。子大不由父,崔群没办法,只得汇集族世资料编成一本名为《宛陵集》的家乘交给崔励。为鼓励后人发扬先祖德业,崔群还特邀请好友韩愈和柳宗元分别写了序。之后,崔励迁至宣州洪林桥一带,最终成为皖南崔氏一世祖。
元末明初,为躲避战乱,崔励第二十世孙、生于元至正12年(1352)的崔道圆从洪林桥独自来到寨埠,并在此安家置业,同时坚持耕读继世,皆大获成功,其第四子崔启后来出任麻城(今归湖北省黄冈市)县令。明万历35年(1607),崔道圆后人崔白水率先发起修订家谱,正式开创寨埠崔氏一脉,并奉崔道圆为始祖。
那么,寨埠到底在哪里?
在清光绪年修订的《宛陵寨埠崔氏宗谱》中,有一篇写于清康熙己酉年(1705)的《寨埠赋》,作者是宛陵寨埠崔氏后人崔文泓。赋文对寨埠的方位作了详尽的描述:“……西望则弋江环绕,汪洋荡潏,横流逆折……东望则牛山特起,磐石巉巌……北望方山如砥,横吞众壑……”
弋江即青弋江。牛山和方山呢?光绪版《宣城县志》卷四作了定位,坐标是行廊山。“行廊山,又西北为牛头山,下有寨……里人立寨以守。又西北为方山,接南陵境。”
再清楚不过了。寨埠,就在今天的杨滩河东北岸,其核心位置是寨埠崔氏宗祠的所在地——今万村行政村崔村村民组。
此外,《宛陵寨埠崔氏宗谱》中有14张家产及祖坟所在地图纸,这些图纸不仅对崔氏庞大的产业做了详细标注,也清楚地显示出了寨埠位置。在哪?和前述一模一样。
依图中所示,今红杨镇万村所辖的崔村、杨滩村、崔山头、大庄崔、长桥崔,今红杨镇六桥村所辖的北上崔、霍咀、方家村等村落所涉及的全部旱地、水田、山林,以及后来被美称为“桃花园”的大溪沿岸所有田亩,均系宛陵寨埠崔氏族人的资产,可见其家业之巨大、人丁之兴旺。
寨埠崔氏人口多到什么程度?据崔村老人们回忆,正月里可以同时玩起走马、板龙、罗汉三种大型年灯。
据《宛陵寨埠崔氏宗谱》记载,崔氏宗祠左有凤、右有虎、前有活水、后有靠山。凤,指的是凤山,也是崔氏祖坟地;虎,即虎山,图显位置为今红杨山汽车主题公园;活水,就是那条大溪,图显注入其中的水流分别来自牛头山和陷马山,牛头山位于今宣州区的徐家柞村和湾沚区的草坝村之间,陷马山位于湾沚镇百花村的俞村西侧;靠山,乃指隶属红杨镇红杨树社区的方山。
崔村老人们还认为,寨埠崔氏能够始终免遭刀兵之祸,与护国寺的佛光普照也不无关系。
护国寺坐落在毗邻崔村的杨滩村东南角,其正南方有一口名曰“关刀”的水塘,因塘形像极了关羽手中的青龙偃月刀而得名,巧的是,护国寺内也供奉有关羽的神像。
根据护国寺最后一位住持僧法铎所言,其前身为一建于唐朝年间的小庙。嗣后,屡经兴衰,至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再次复建。鼎盛时期,护国寺屋宇占地十亩以上,共有殿堂三进。上世纪中叶后逐渐废圮。
朱元璋的传说
杨滩河周边还有许多民间传说,其中绝大多数与朱元璋有关。隶属于万村的护国村民组,至今民间仍有“前有护国墩,后有五福村”的传说。后者指的是红杨树社区小王庄,与护国村紧邻。传说朱元璋曾在此间被元兵团团围住,左冲不得,右脱不能,正无奈之际,忽见五朵彩云飘至元兵阵前,挡住了他们的视线,但朱元璋却丝毫未受影响,因而得以走脱。另,万村还有一个红卫村民组,原名曰“洗面塘”。传说朱元璋逃离护国寺后,再次被元兵发现,遂狂奔至一山村。该村前后皆有山冈,冈下有一口池塘,四周柳树成荫、遮天蔽日。浑身大汗的朱元璋将身子潜入塘边一棵巨大的柳树根下,追兵沿着塘埂转了几圈搜寻无果,最后罢兵弃捕。身心俱疲的朱元璋又一次大难不死,起身后在池塘里洗了把脸后,逃回建康(今南京)。朱元璋登基以后,村民便将当年朱元璋洗过脸的那口塘称为洗面塘。
传闻当然不能作为还原史实的依据,但传闻往往也不失为一个线索。如果诸多传闻都指向同一人、同一地,这就耐人寻味了。护国寺、护国墩、洗面塘,无一不和朱元璋有关,无一不在杨滩河附近。这些,总让人感觉这之间有着什么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但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随着地域历史文化的不断发掘,相信总有解开谜团的一天。
吴云峰 文/图
新闻推荐
20多年的时光,足以让一切物是人非,而承诺如金历久弥坚。芜湖市湾沚区的老许多年来心中有一个结——上世纪90年代欠下好友的...
芜湖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