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无湖县的来龙去脉

大江晚报 2021-04-05 00:58 大字

“无湖”与“芜湖”

1977年南陵县麻桥乡永林村出土一件三国吴“赤乌八年无湖西乡买地券”,1987年当涂县龙山镇出土了 “凤凰三年无湖马头山买地券”, 2003年原芜湖市三山区竹山汉墓出土一枚 “无湖长印”。三件文物中的“无湖”均作“无”,没有草字头。无湖作为县级行政编制始于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而《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表》载:元朔元年(前128)十二月,封江都易王非之子刘敢为丹阳侯,食邑为“无湖”,表明“无湖”在置县之前已经是一座古老的城邑。

自公元前109年置县,至公元413撤县,历522年一直沿用“无湖”县名。此后经隋、唐、五代,历350余年均为淮南侨县当涂之属镇;至五代末,南唐烈祖李升重置县时,“无”字加上草头,成了“芜湖县”,且县域范围不足汉县三分之一。文献数据与文物数据相互印证,证实了“芜湖县”原本是“无湖县”。

无湖成名于春秋源于“于斧之津”

据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楚平王听信费无忌谗言,说太子建与老师伍奢欲勾结诸侯造反篡权,平王大怒,下令捕杀伍奢及其长子伍尚,通缉在逃的次子伍胥。“伍胥惧,乃与胜(楚太子建之子)俱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吴越春秋》《越绝书》也有同样的记载。

据考,“于斧之津”,是长江东岸临江的古渡口,位于今芜湖市东梁山与四褐山之间,是伍子胥出昭关奔吴国的必经之地。“于斧津”(或曰于湖津)是春秋时期吴国设在沿江防御楚国入侵的战略重镇。

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芜湖市文物局普查队在位于鸠江区龙山街道向阳社区城墩村,发现了一处商周时期的古城遗址。遗址西南距四褐山4公里,西北距东梁山3公里,西距今长江大堤2.5公里,在未筑江堤的春秋时期,是一处典型的临江津邑。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历史地理位置的分析,结合田野考古调查研判,这里应是春秋时期的“于斧津”。

汉代芜湖县辖区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改楚秦时所设鄣郡为丹阳郡,置十七县,芜湖为其一。

汉代丹阳郡没有当涂、繁昌二县,芜湖县的辖区北与丹阳县交界,南及西南与春谷、宣城县接壤,西临南北走向的长江,东濒严重沼泽化的丹阳湖区。地貌为长江沿岸低山丘陵带和湖相沉积平原。汉初至东吴时期芜湖县的辖区,史料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从近年来出土的文物资料中,仍可勾勒出它的大致范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今芜湖市区西南50公里的南陵县麻桥乡永林村古墓中出土了一件买地券,券文曰:(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十二月丁未朔六日壬子,司郎中萧整从无湖西乡土主叶启买地三顷五十亩,价钱三百五十万,即日交毕。乡尉蒋玫,里帅谢达,证知启卖,证知整买。先相可这,以为析令。”

无独有偶,距市区东北22公里的今当涂县龙山镇双梅村也出土了一件买地券,文曰:“吴故夷道督、奋威将军、诸暨都乡侯、会稽孟斌息男壹,为斌买男子周寿所有丹阳无湖马头山冢地一丘;东出大道西极山,南北左右各广五十丈,直钱五十万,即日交毕。关连桥刺奸齐谨破券,以解是为明。凤凰三年(274)八月十九日对共破券。”

这两件买地券的年代虽属孙吴时期,但两汉以来芜湖县的辖区从未调整,及至两晋,无湖辖区才有被分割缩小、乃至撤销的变动。据此,两汉至三国时期芜湖县的辖区范围大致可考定为:东至古丹阳湖西岸,与今江苏的高淳县隔湖水相望。西临长江,与汉代襄安、历阳县划江为界。南至今南陵县麻桥乡,与汉春谷县、宣城县接壤。北至距今当涂县的龙山桥镇、新桥镇一线以北的姑溪河,与汉丹阳县以河为界。南北长约8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直线距离),文献资料与出土文物相互印证,明确了汉代芜湖县大致的范围。

汉代芜湖县治到底在哪里

汉代芜湖县的县治所在地,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仔细分析,皆无定论。纵观历代方志史料,有唐初的《括地志》、唐中期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记》以及明代中期官修《大明一统志》。而集大成者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顾祖禹撰的《读史方舆纪要》,其中卷二十七载:“芜湖(故)城,(在)县东三十里,古鸠兹也。左传襄三年(前570)楚子重伐吴,克鸠兹。汉置芜湖县于此……建安初孙策破刘繇、太史慈遁芜湖山中自称丹阳太守、十五年(210)孙权迎周瑜之丧于芜湖,皆此城也。后又使陆逊屯于此。先主尝谓权曰:江东形势,先有建业,次有芜湖是矣。吴黄武初(222)徙县于今治。”此后所编纂的省志、市志、县志皆从其说,几成定论。顾祖禹描述真的完全靠谱吗?该书古今学者多有批评:“地理错误颇多,或张冠李戴,或以无说有。”顾炎武《日知录》云:“考其书,舛谬特甚,舛戾最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舛错抵牾,疏谬尤甚。”

明代芜湖县城东三十里即今张镇乡附近,春秋时这里尚在水中央,汉代己渐成沼泽,黄武五年(226),为军需粮秣计,孙权“表令诸将,增广农田。”就近屯兵垦殖,开始围湖造田。从“鸠兹之战”的公元前570年至公元222年,近800年间,张镇一直是鸠兹邑和芜湖县治所在地吗?

《管子》云:“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春秋以来建筑城邑的要领,后世一直沿用不废;因此,汉代芜湖县不可能设在“县东三十里”的“在水一方”。

前文论证的无湖地名来源于春秋于斧津(即于湖,位于今城北开发区松花江路与尖山路之间),但汉初丹阳侯刘敢的食邑“无湖”和汉武帝所设置“无湖县”的治所均不在此。于湖历来都是江防要隘,三国设督农校尉治,就地军屯。晋太康二年(281)灭吴,升格为于湖县。

1989年3月至1991年11月,在邢家山、光学仪器厂宿舍、打靶场等地表下30-50厘米处,都发现有战国至西汉时期的文化层。当时笔者即认为这里应是汉代无湖县城址所在地,但是缺乏考古学的一条重要佐证:城址半径3-5公里范围内必须有同时代的墓葬群。再者,侯仁之教授的“汉无湖县在楚王城,吴黄武初徙县于今冶”已成定论,所以当时没有公布这一发现。

2010年3-7月,芜湖市文物办对泗水园周边地块及左岸C区工地进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一百余座,其中战国墓1座、六朝砖室墓1座、唐宋墓各1座,汉墓78座,加上进场前己被破坏的3座,以及此前发掘的范罗山、六度庵、竹山、贺家园7座汉墓,市区发掘汉墓共88座,出土文物1500余件,其中有大形刻铭青铜钫、成套的滑石冥器、精美的汉代玉器和铜镜,以及武器、印章、钱币、铁釜、陶瓷器等。

这批汉墓的分布特点是:沿着城址外围南北两端丘陵岗地排列,南端以泗水园台地为起点,沿罗家山、猫儿山、高家山、后家山、张家山围合区分布;北端汉墓主要分布在原铁路新村、贺家园、左岸c区工地,地表高程均在20米以上。

现在可以确定:楚郡江东无湖、汉初丹阳侯刘敢食邑芜湖、汉武帝设置的芜湖县,均在市区赭山东麓的山脚下;东临浴牛塘水域,西界原徒岗路,南至张家下的东郊路,北临由神山发源、流经弋矶山,汇入长江的古河道。古城大至位置,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鸠江公社杨家场大队的范围。

汉代芜湖县在通江、背山,临水的高台地上,优势明显,完全符合《管子·乘马》的建城要领,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刘平生 宋尧

新闻推荐

炸圆子 话团圆

本报讯(记者郑远文/摄)传统春节几乎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摆放上一大碗、堆得像宝塔一样的油炸圆子,自古就有“过年无‘圆’不...

芜湖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