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城 是芜湖的城市发源地?
鸡毛山边曾经的小巷
春秋时芜湖地属吴国鸠兹邑,越灭吴属越,战国属楚之边郡,秦属鄣郡;汉初为丹阳侯刘敢的食邑称“无湖”。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始置“无湖县”,至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撤销无湖县编制,已存续522年。后历经南朝的宋、齐、梁、陈,隋、唐、五代至南唐升元中(936-943)复置“芜湖县”时,其建置沿革已中断了520余年。虽如此,作为汉旧县地名的“芜湖”,仍史不绝书。然而遗憾的是,历代学者对春秋鸠兹邑和汉晋芜湖县的城址所在地,由于缺乏传承史料,众说纷纭,至今无一定论。笔者拟采用现代考古学与古代文献资料相结合的对比方法,试图解析这一难题。
1978年秋,应安徽省芜湖市城市规划领导小组的要求,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带着北京大学地理系区域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师生唐晓峰、于希贤、尹钧科和助教高松凡等,与芜湖市城市建设局规划科的成员,一同参加了芜湖市的城市规划工作。在此期间,唐晓峰等四人完成了《芜湖的聚落起源、城市发展及其规律的探讨》的专题报告,并发表在1980年第二期《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上。随后,侯仁之教授把这项研究成果作为研究城市位置的转移及其规律的一例,写在其《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与城市规划》的论文中。在上述文章中,他们仅依据《左氏春秋传·襄公三年》杜预注:“鸠兹,吴邑。在丹阳(郡)芜湖县东,今皋夷也。”以及清康熙版《太平府志》记载:“勾慈港,在芜湖县东四十里,即鸠兹也。”等文献资料考证:“春秋时期的鸠兹邑和汉代初设无湖县城所在地,均在今芜湖市以东约40里、被当地居民称为楚王城的古城遗址;三国吴黄武初,芜湖县城从楚王城迁到今环城北路鸡毛山一带”。随后,芜湖市城市建设局采纳了这一结论,并将《芜湖的聚落起源、城市发展及其规律的探讨》的专题报告,冠名《芜湖市历史地理概述》出版发行。迄今为止,芜湖市的所有官方新闻、出版物、史料汇编均遵循了此书的结论,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在相关论文中也直接引用了这一观点。
然而,2000年出版的《安徽文化史》以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2007-2011)和一系列考古发掘成果,却得出了与此相悖的结论:“楚王城既不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鸠兹邑,也不是西汉初设置的丹阳郡芜湖县城所在地,它是战国时期楚国与越国战略对峙时设置的军事要隘;汉代仍沿用不废;鸡毛山也不是三国时期的芜湖县城所在地。”这一考古学结论的理由如下:
“鸠兹之战”
不可能发生在楚王城
“鸠兹”是见诸先秦文献的吴国最早的城邑,《左氏春秋传》载:鲁襄公三年(前570年)“春,楚公子婴齐帅师伐吴。”孟子曰:“春秋无义战。”诸侯国之间相互征伐的主要目的是虏获人口、掠夺财物、并吞弱国、占有资源。
接下来,就引出了《左氏春秋传》中那段在芜湖尽人皆知的文字:“三年春,楚子重(即公子婴齐)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衡山。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其能免者组甲八十、被练三百而已。子重归既饮至。三日,吴人伐楚,取驾。驾,良邑也;邓廖,亦楚之良也,君子谓子重于是役也,所获不如所亡。楚人以是咎子重,子重病之,遂遇心疾而卒。”上文描述的是楚国讨伐吴国的渡江奔袭战;楚将邓廖领3300名经过挑选的精兵悍将,从长江北岸登战船横渡长江,至芜湖江口进入青弋江,浩浩荡荡一路向东,逆行13公里达今清水镇,再逆行10公里到黄池,上岸步行1公里包围楚王城;“克鸠兹”俘获人口,掠夺财物后,进军“至于衡山”。
“渡江奔袭战”的战术要求是“短、平、快”,即发动突然袭击,然后快速撤离。古代没有机械动力,船行全赖人力撑篙划桨,渡江后,再逆水行舟46华里至楚王城,少说也需要7-8小时。如此大规模军事行动,吴国军民不可能没有反应。此间,楚王城内的军民可能带着财货,早已逃之夭夭,楚军到达时,见到的只能是一座空城,何来“克鸠兹至于衡山”乎?
地理位置确定
鸠兹邑和汉芜湖县城不在楚王城
楚王城地处宣城县敬亭山(主峰海拔286米)向北延伸的侵蚀残丘上。春秋战国时期,其东、西、北三面皆濒临逐步沼泽化的丹阳湖区;葑蒿游荡于湖面,芦荻疯长于滩地。约七百年后的三国孙吴黄武五年(226),为军需粮秣计,孙权“表令诸将,增广农田”,就近屯兵垦殖,围湖造田。并设置于湖督农校尉管理机构,对丹阳湖区进行军屯;今楚王城东边的金宝圩(五路总兵丁奉造)、西边的咸保圩(偏将军陆逊造)以及对岸的浦里塘(都尉严密造,当涂大公圩前身)均始筑于此时,圩成后才有黄池河水道。
春秋时期的鸠兹邑和汉代的芜湖县城怎么可能建在当时三面临水,背依山丘,无地可耕、杳无人烟的丹阳湖边?且与芜湖的赭山、神山相距四十余里的水面或湿地,汉代芜湖县的长官们如何遥控管理沿江重镇的编户齐民?况且汉初置县,长江以南地区多沿用古吴越语旧名;如浙江的余杭、余姚、于潜、诸暨,苏南的胡孰、句容、无锡、丹徒,皖南的丹阳、姑孰、陵阳、宛陵(瑗陵)等等;如果楚王城是春秋时著名的鸠兹邑,汉初理应置鸠兹县而非芜湖县,表明了鸠兹邑与芜湖县均不在楚王城,且各有其所。
考古发掘成果
明确楚王城不是鸠兹邑
楚王城位于芜湖县黄池镇水阳江南岸。据光绪《宣城县志·古迹志》记载:“楚王城,(在)城北一百一十里,切近玉溪(今当涂县黄池镇),古‘斥侯’在焉。地接姑溪,兵兴时尝扼隘于此。旧云吴楚相距,因山创城,形式逶迤,门阙俨然。”(斥,度也,侯,侯望也,以视敌进退。侯即今侦探或间谍。)
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次派员对楚王城进行了考古调查和现场发掘,并撰写了《芜湖县黄池乡楚王城初步勘察报告》;古城东西长370米,南北宽300米,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海拔22米。城墙用土夯筑,剖面呈梯形;底宽18米、顶宽3-5米,高8.5米;南、西、北各有一缺口,疑为城门旧址。城内文化层厚2-3米,底层内涵中发现有战国初期楚国铸造的蚁鼻钱和印纹陶片以及大量筒瓦、板瓦、瓦当、陶井圈、五铢钱等汉代遗存。结论:楚王城遗址存续年代为战国至西汉,周围数公里范围未发现同时代的墓葬,其使用性质是军事用途的城堡,与地方志史料记载相吻合。
综上所述,彻底否定了《芜湖市历史地理概述》序言中描述的:“到了公元前二世纪初,也就是汉武帝元封初年,始设芜湖县。但是这个作为县治的芜湖,并不是现在的芜湖,它的故址还在今芜湖市以东约四十里,其地古称鸠兹,至今仍有古城遗址可见,当地群众讹称为楚王城。”“至于现在的芜湖,发迹较晚,最初设县已是公元三世纪的事(三国孙吴黄武初年),县治的原始聚落,也是从一处高地上发展起来的,这处高地就是现在芜湖市区东南隅的鸡毛山。”该论证舛谬关乎芜湖市历史沿革、城市变迁,对后学者影响颇大,若不纠正,仍继续以讹传讹,将贻患无穷。
刘平生 宋尧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有市民倪先生通过今日芜湖客户端咨询,芜湖新版区划地图什么时候发布?记者与芜湖市民政局、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
芜湖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