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沚电影院的故事

芜湖日报 2021-01-04 00:40 大字

红旗影剧院

湾沚影剧院

1971年,原属宣城县的湾沚镇划归当时的芜湖县(今为湾沚区,下同),并成为芜湖县的新县城,相关机构也从芜湖河南(青弋江南边,今属弋江区)迁址过来。7岁的我在1972年底随父母迁到湾沚这个陌生的小镇。

那时的县城只有一条中山路,从东到西约3里路长,其余的地方都是农村。唯一的一个剧场坐落在中山路西段(今虹安花园附近)河边老“三甲”老“正味酱坊”隔壁以西,“城隍庙”木质结构,徽派建筑风格,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湾沚人唯一的娱乐休闲场所。当时,剧场里一般只放映《红色娘子军》《地道战》《地雷战》《列宁在十月》等几部电影,倒也长映不衰。记得1975年放映《闪闪的红星》时,观者如云,我也一连看了3场。当时,芜湖县所有的文艺演出、各类大会也都在此举行。那个年代,还经常在芜湖路今天邮政局的位置放映露天电影,免费的。一到放映时,又是盛况空前,银幕两边都坐满或站满了男女老少,好像湾沚人全都出来了。

1978年,湾沚在芜湖中路最繁华路段建成了一座新电影院——两层楼共1000多个座位的“红旗影剧院”(今农业银行位置),同时将“湾沚剧场”拆除,在原址附近建起了一座新的湾沚剧场,两家电影院同时放映电影并演出文艺节目。

改革开放以后,优秀影片层出不穷,看电影成了当时百姓最时髦的休闲方式,如果谁家当时有人在电影院上班,一定是一件特别让人羡慕嫉妒的事情。因为经典影片实在太丰富了,湾沚的这两家电影院甚至出现了24小时连轴放映的奇观。那种场面,说是万人空巷一点也不为过。可见人们文化饥渴到了何等程度。后来,放映《天仙配》《大闹天宫》《刘三姐》《红楼梦》等电影时,也都出现了这样的奇观。我那时还在读初中,跟随父母一起看,每当父母托人找关系费力买到电影票回来告诉我和妹妹,要三更半夜看电影时,我俩是欢呼雀跃。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年代的电影票都是一毛钱到一毛五,非常大众化。

上世纪80年代初,在荆江东路中段电影公司又建成了第三座电影院“沚津电影院”,影院里的座位都改成了皮沙发,硬件超过了红旗影剧院和湾沚影剧院。至此,湾沚的电影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1982年我参加高考前,李连杰的处女作《少林寺》上映,征得父母同意,我在红旗影剧院连看了两场,意外消除了高考前的紧张(此点因人而异,不可盲目模仿)。上世纪80年代末,湾沚影剧院因种种原因而停止营业,原址改为一家工厂。剩下的两家电影院对峙的局面,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期间,虽然人们的娱乐方式渐渐多元化,电视、录像、跳舞等休闲方式纷纷出现,但看电影仍然是主流娱乐方式,老大地位牢不可破,只不过再也没有出现24小时连轴放映的奇观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某个7月7日,那天下午,红旗影剧院(当时已更名为三江大戏院)不慎失火,让人扼腕叹息。自此,湾沚只剩下一个沚津电影院独自生存。

此后20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娱乐休闲方式真正多元化起来,看电影也渐渐不再成为人们休闲的首选了。

尽管电影院在21世纪处经过改造,更名为“沚津影都”,硬件设施也大为改观,但看电影的人依然门可罗雀,电影院经常成为外地马戏团和各种民间演出团的演出场所,惨淡经营着,一楼则出租给一家超市,收点房租。

从2009年《阿凡达》开始,中国电影事业突然大发展,重新焕发了生机,看电影的人也越来越多,3D影院也时髦起来。“沚津影都”大概也认清了形式,终于在去年加入了全国院线联盟,再次改造,收回超市,改造成几个3D放映厅,并与今年元旦开始正式和全国各大影院一样,同步放映最新的影片了,当然票价也是同样的价。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0年转瞬即逝,湾沚电影院盛衰史浮光掠影般从我脑中闪过,如同一部既光鲜又晦暗的影片。

徐超

新闻推荐

芜宣机场迎来首架飞机校验试飞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李萌)“CFI029,修正海压1034,地面风向040,风速4米每秒,可以落地,跑道06。”11月28日上午11时38分,芜湖...

芜湖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