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太伯奔吴的荆蛮之地

大江晚报 2019-12-16 10:18 大字

吴太伯,又称泰伯,春秋吴国的第一代君主。《史记·吴太伯世家》就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出。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同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根据有关古代文献,再结合不断丰富的考古材料,现在多数人已主张把荆蛮之地的重点放在皖南地区。至于具体地点,有专家认为“太伯之奔荆蛮,荆即今芜湖县大小荆山及古天成湖一带”。

商周时,江淮流域是夷伯天下,长江中游,则是楚蛮之地,东南沿海是百越的分布区域,而地处长江以南的皖南一带正是中国古代几大少数民族的交汇区,亦即所谓的“文化漩涡地带”。由于族属和文化上的差异,这种文化漩涡地带对于外来的文化因子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容纳能力。荆山在古代地处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是一处理想的渡口,这里江面狭窄,北有裕溪河与长江汇流,南有青弋江直通江南腹地,自古就是南北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之一。以此为纽带,荆山地区在夏商时期,就有了中原华夏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的交流。

当太伯、仲雍等一干周人浩浩荡荡南下到达目的地后,被当地的人民所认可,直至接纳。在当时的吴国范围内,形成了以越人、夷人和周人为主体的民族构成新格局,并在这样的多民族逐步融合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壮大,形成新兴的小国“吴”。由于都城是一个构成复杂的综合体,除都城本身(城墙、城壕、大型建筑等)的研究外,周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水陆交通、大型墓葬、重要遗址等)也是都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江水道、繁昌汤家山西周墓和南陵大工山等都是鸠兹的构成要素。鸠兹扼“东控於越、西伐荆楚”的中江水道之要冲,附近有吴国王陵汤家山西周墓;鸠兹的古音即“句吴”, “句吴”是吴国都名,而吴国所有见诸文献的城都是“都”。所以,通过吴国构成要素的分析,鸠兹应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吴国都城。

新闻推荐

田园开赛机器人

11月24日,安徽青少年机器人(芜湖)大赛在芜湖县红杨镇珩琅山玫瑰谷青少年科普基地摆开赛场,近300名中小学生选手在蓝蓝的天空...

芜湖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