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通官巷

大江晚报 2019-08-12 14:50 大字

芜湖市芜湖县六郎镇有一个四面环水、垂柳成荫的村庄,传说历史上这个村庄曾经有过十三人在朝为官,故被称为官巷村。这十三位官员都姓陶,但并不是同朝为官,而是从宋代开始,一直到明代成化年间,横跨三百多年。结合芜湖地方史志以及光绪年间的《陶氏宗谱》,并核查相关的数十种典籍文献,终于得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官巷……

官巷陶氏渊源长

官巷陶氏的祖先可以溯源于三皇五帝时的尧。帝尧初封地为陶丘,即今山东定陶及其周边地区,后来其子孙居此以地名为氏,故称为陶氏,直到西汉初年传至陶舍。陶舍跟随汉高祖刘邦南征北战,先任职左司马,后以功封开封侯。陶舍五世孙陶仲才渡江迁居丹阳,是为丹阳派。

丹阳陶氏代代相衍,传至东晋陶馥。陶馥,曾任于湖令,于湖即今芜湖。苏峻叛乱时,其部将韩晃杀了时任于湖令的陶馥。陶馥死后即葬于芜湖东莞,陶馥后世子孙迁居芜湖东莞实发端于此。但是陶馥死后其子并未当即定居芜湖东莞,守孝结束后就返回横山。因为陶馥的父亲在横山有别墅,陶馥及其子就迁往横山居住。自陶馥及其子迁往横山,丹阳派内就分为了两支,一支秣陵派,一支横山派。陶馥的子孙即为陶氏横山派。

陶氏横山派相衍数百年,到宋代仁宗时期传至陶旺。陶旺在宋英宗时期曾任大理寺评事,因其祖先曾置业于芜湖东莞,遂迁居于此,陶旺即为芜湖东莞陶氏鼻祖。

陶家代有人才出

陶旺的入仕为芜湖东莞陶氏累世为官之蒿矢,笔者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发现从北宋英宗年间至明代成化年间,东莞陶氏历代皆有为官出仕之人,且人数不止十三位。现在来系统梳理下,从北宋至明中叶芜湖东莞陶氏的累世官宦情况。

陶旺为宋英宗治平朝大理寺评事,前文已述。陶旺生有三子文剪、文应、文宝。

陶邦镇,陶旺之孙、陶文应之子,曾为宋代信州司户参军。

陶旸,陶邦镇之子,号敬斋。师从理学大师朱熹,朱熹还特意作《敬斋铭》加以勉励,后任当涂学正。

陶汝砺,陶旸之子,官龙图阁学士。此处陶汝砺龙图阁学士应是赠官,非实职。龙图阁学士是宋代比较显赫的官职,担任此职务的官员基本上在宋代相关史料上都有记载,但笔者查阅宋代各种史料,没有发现关于陶汝砺的为官事迹和记录,只有《陶氏宗谱》里有记录,而且在各个朝代陶氏宗谱修谱序言里,提到陶汝砺为龙图阁学士或不记录或只一笔带过,没有任何详细描述。陶汝砺生有五子,其长子陶炽为徽猷阁学士,古代对官员有封赠父母的惯例,此处应为藉陶炽为徽猷阁学士,封赠其父陶汝砺为龙图阁学士。

陶炽,陶旸之孙、陶汝砺之子,字茂叔,号审斋,南宋绍定二年(1229)进士,历官大理卿、两浙转运使,景定初以中大夫直徽猷阁,提举建康崇禧观。陶炽不仅是一个官员,而且还是一个理学传播者,他为官之暇,亦多次去书院讲学。故去世后,朝廷赐他谥号“文简”。

陶居仁,陶应登之子、陶炽之孙。曾任镇江录事参军,为官刚正忠烈,元兵进攻镇江时宁死不屈。元军大兵压境时,镇江知府洪起畏敌弃城逃跑,统制官石祖忠举城投降。录事参军陶居仁被元军俘虏,但他坚贞不屈,最终被元军所杀害。元军统帅听说陶居仁事迹后,对其忠义赞叹不已,命人棺敛护送其回家。东莞家乡父老对忠义而死的陶居仁尤为爱戴,并多次向朝廷申请为其立忠臣祠,元朝至正年间对其封赠立祠,明初又重新修葺表彰立祠。

陶居义,陶炽之孙。曾任临川县丞,南宋灭亡后,不再入仕。

陶渊,陶友玉之子、陶居仁之孙。曾任儒学提举。

陶莱祥,陶渊之子。曾先后任职于池州青阳、临安、芜湖等地,最后任职为浙江宣慰使司副都元帅。

陶栎,陶渊之子。曾任元朝镇江郡守。

陶箴,陶莱祥之子。明朝洪武初年曾任浙江盐运副使。

陶嶙,陶箴之子。拔贡,明朝永乐年间曾任兵马指挥使。

陶奎,陶居仁六世孙、陶贵玉五世孙,陶贵玉、陶友玉二人为兄弟,陶奎与陶嶙同辈分。陶奎在明朝洪武年间任刑部员外郎,为官公正廉明。

陶钝,陶奎之子。明代永乐年间以选贡入国子监读书,后任湖广巡按监察御史、四川按察司佥事等职。

陶端,陶奎曾孙。成化年间举人,以举人入仕,后任邛州知州。

陶礼,陶奎曾孙。成化年间贡生,以贡生入仕,后任浙江按察司经历。

以上就是从宋朝治平年间陶旺迁居芜湖东莞以后至明朝成化年间,芜湖东莞陶氏(芜湖籍)所有为官出仕的详情。

官巷得名有来历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东莞陶氏宋元明朝的累世为官的事迹,他们与芜湖县六郎镇的官巷村有何关系?

宋元明时期提到的芜湖东莞不是指今芜湖县六郎镇的官巷村,而是指今芜湖县陶辛镇的东莞村。说到芜湖东莞陶氏和官巷村的关系,首先要理清楚芜湖东莞陶氏自宋代中期定居于芜湖县以后,其家族的繁衍及支系流派的分立。

陶氏自陶旺定居芜湖县东莞以后,先后出现了七个支派。一直居住在芜湖东莞的称为旺公派。陶旺生有三子文剪、文应、文宝;文剪后人迁往宣城慈溪的称为慈溪派,迁往南陵的统称为陵阳派。文应八世孙贵玉由东莞迁至保丰圩之北坝,即今六郎镇北陶,也就是今官巷村所在地,这一支被称为保丰贵玉公派。文应八世孙式玉由东莞迁至芜湖街口,这一支被称为街口式玉公派。文应十一世孙陶恭迁宣城姑山,这支被称为姑山恭公派。文应十三世孙陶昂,由东莞迁居芜湖李阳圩鹳溪,这支被称为李阳鹳溪嶙公派。

上文所讲述的芜湖东莞陶氏的官员全部出自旺公派、保丰贵玉公派、街口式玉公派、李阳鹳溪嶙公派等四派。旺公派,也就是芜湖东莞陶氏的主支出仕为官的人数最多,但是旺公派出仕为官的主要在宋元时期,进入明朝很少有人为官,即使在元末明初有人为官,其后人也很快迁出东莞,另开新支。如陶嶙之子迁居李阳圩,另起李阳圩鹳溪嶙公派;陶栎之子陶恭迁居宣城姑山,另起姑山恭公派。

进入明代后芜湖东莞陶氏各支派以保丰贵玉公派出仕为官的最多、且官职最大,这一支也就是居住在今芜湖县六郎镇官巷村的陶氏。

芜湖东莞陶氏宋元时期以旺公派出仕为主,明代以保丰贵玉公派出仕为最,保丰贵玉公派始迁祖陶贵玉上溯八代都为旺公派,可以说保丰贵玉公派是旺公派累世为官在明朝的承继者,二者是一脉相传的。而且保丰贵玉公派也是芜湖东莞陶氏累世为官现象的最后呈现者,因为从此以后芜湖东莞陶氏及各支派虽偶尔有人出仕为官,但数代接连为官的现象已经没有了。保丰贵玉公派也就是芜湖县六郎镇官巷村的陶氏是历史上最后呈现给世人芜湖东莞陶氏累世为官辉煌的。所以后人就把整个芜湖东莞陶氏宗族的辉煌都赋予了保丰贵玉公派,也就是芜湖县六郎镇官巷村的陶氏。在官巷村修建了十三条巷道,以纪念芜湖东莞陶氏历史上较为出名的官员,并分别以他们的官职、名、字、号或出身来命名,如居仁巷、居义巷就是以名字命名的,如郡守巷、主簿巷、司马巷、文林巷就是以官职命名的,如克鲁巷、云舍巷就是以字号命名的,如贡生巷、举人巷是以入仕出身命名的。官巷村就是因修建纪念芜湖东莞陶氏累世为官的十三条巷道而得名。孙新文 文/陶大兴 摄

新闻推荐

弋江交警截获被盗轿车

本报讯7月31日,弋江交警大队经过半个小时的紧张布控,将一辆被盗轿车堵截,嫌疑人被当场抓获。当天上午11时,弋江交警大队接到...

芜湖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