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气教授村的奥秘

芜湖日报 2019-05-05 01:00 大字

在芜湖县陶辛镇,一座“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徽派建筑屹立于白沙圩堤埂之下,这便是有名的胡湾村胡氏宗祠。这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祠堂曾是胡氏宗族子弟的学堂,先后名为“两斋小学”、“绵化小学”、“白连中学”、“公办胡湾中心小学”。

辛亥革命之后,曾任芜湖县临时参议会副会长的胡宗耀和胡宗琚、胡朝熙等人,接受当时的先进教育理念,在胡氏祠堂内,利用胡氏“公堂田”(即集体田土、水面等)的收入,集资创办了全县第一所农村“洋学堂”——两斋小学。学生在此读完初小课程后,送至方村镇公立务本高等小学继续学习,毕业后再送往芜湖、南京等城市中学求学。

解放初,胡湾村仅400余人,如今也不过900人。谁能想到,自1909年开始,就是从这个不大的村落里,就是从这座祠堂里,先后走出国内外名牌大学学子100多人,其中获得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者67人,成为国内外大学教授19人,从事高科技研究工作36人,授博士、博士后学位者8人,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5人。

牛不牛?牛气冲天!

据民国八年版《芜湖县志》记载:“胡稷咸,字稼胎,由南京钟英中学毕业,考入南京高等师范英文专科,现由教育部选送香港大学。毕业后,曾任安徽文学院和武汉文学院院长多年。”胡朝晖,已故流行病研究专家,曾任中国医学院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副研究员。40年代中期,到美国从事科技研究工作的美籍中国女科学家胡鸣波,曾为促进中美两国友谊做出诸多贡献…….他们都是来自胡湾村。

解放后,走出胡湾村的高级知识分子也不少。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任航天工业部女高级工程师的胡功瑾和现在中国科技大学新技术开发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的胡德芳等都是胡湾村人。《芜湖县文史资料汇编》记载: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上,有12人原在胡湾学校学习。

何以如此?奥秘在哪?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从两斋小学创办之日起,村里即规定:所有胡氏子弟,不论家境,不分男女,只要愿读书,一律免费。同时规定,每年从胡氏公堂田收入中提取部分费用,按学生成绩和路途远近给予补助。此外,对于家中有大、中学生者另实行稻谷补贴。后期,村里外姓优秀学生也可以享受“稻谷奖学金”,这一助学方式大大鼓舞了众多青年,从而掀起了外出求学的热潮。村里先后有几十名青年赶赴北京、上海、重庆、香港和美国等国内外著名大学学习。仅胡宗璆一家就有5位子女在外深造。这批学生中,有的后来成了国内知名学者,有的在国外从事尖端科技研究。最牛还是胡稷咸一家,其弟胡朝冕、胡澱咸、胡嶽咸、胡豁咸分别为江西师大教授、安师大历史系教授、扬州江苏水利学院教授、河海大学教授,被誉为“一门五教授”。如今,仍有多名胡氏功字辈教授活跃在海内外高科技领域——胡功笳,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超级计算机中心研究员;胡功竺,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计算机系主任,终身教授;胡功箭,美国肯特大学博士,硅谷计算机软件公司高级工程师;胡德珀,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芝加哥大学教授。

所谓“教授村”,就是一个村里至少有10个以上的教授,胡湾村早就超过了这个数字。其实,牛气的背后并没有什么独一无二之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就是树人。

胡湾村的奥秘,说白了就是四个字——重视教育。

红杨树

新闻推荐

2019芜湖县 半程马拉松赛成功举办

本报讯(记者程中玉)4月21日,2019芜湖县半程马拉松赛在红杨镇鸣枪开跑。本届赛事由安徽省田径协会、芜湖市体育局、芜湖县人...

芜湖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