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在外闯天下 如今回乡当老板 返乡创业成潮流
编者按: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在新春招聘时节,本报推出“返乡创业 大有作为”专栏,记录众多返乡创业人员的故事,不仅希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希望人才回流、共建美丽家乡。
走过千山万水,最美还是家乡。最近几年,大批大学生、农民工、企业老板,从外地回到家乡从事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加工制造等,返乡创业正逐渐成为潮流。回乡创业让他们成就梦想,他们也给家乡带来新观念新模式,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
有志青年回乡当老板
正月初六的新春招聘会上,繁昌县特意安排了返乡创业青年代表陈星星进行发言,而芜湖县特意表彰了9位返乡创业之星。
出生在繁昌农村的陈星星,大学毕业后在外面闯荡,经历了证券行业的跌宕起伏,让他有了回乡发展的念头,他开过灯具灯饰店,承包了大量农田,如今还通过电子商务,将家乡的优质农产品向外推广和销售,他还成立了一家旅游策划公司,竭力做好当地的乡村旅游工作。芜湖县的崔贤仁回乡创业已三年了。他在上海干装潢,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6年他开始回乡创业,在湾沚镇流转土地320亩,用钢构大棚种植芦笋,年利润80万元。南陵县许镇镇的谷浩,大学毕业后在外地短暂工作,随后返乡从事水产养殖,他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养殖之路,年产值400多万元。无为县的季红霞,和丈夫在外打拼多年后,毅然选择回乡创业,她和丈夫办了一个养猪场,克服重重困难,如今每年销售额几百万元。
在家乡成就创业梦想
近年来,为何有这么多人返乡创业呢?芜湖县六郎镇的张凤钢,高中毕业后自学露天草莓栽培技术,和妻子到上海租种了20亩土地,种植草莓、西甜瓜等。2015年春节回家,他发现家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回到上海后他就和妻子商量,决定回乡搞采摘园,如今生意红红火火。
繁昌县返乡创业青年李勇,之前曾在广州、上海等地闯荡,大城市的繁华、高薪以及各种娱乐活动,让人诱惑让人心动,但身在异乡为异客,下班后回到空荡荡的房子里,没有亲人没有朋友,那一份孤独感,是无论如何都抹除不掉的,于是他决定扎根家乡发展。
三山区人社局副局长王白鸽分析说,三山区返乡创业人员主要分为几类,一是在外打拼过,有一定技能资源或是手艺的人;二是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思维活跃,受过高层次教育,思想观念较新,见过外面的世界,能够抓住机遇,利用新兴资源嫁接,把传统产业盘活盘新;三是在外地创业成功的人士回乡再发展。
建设家乡 带动乡邻
返乡创业人员在自身成功的同时,也带动了乡邻共同致富。繁昌县返乡创业的张腾,创办的公司带动周边就业约260人,实现营业收入3900多万,为一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芜湖县返乡创业的周小飞,从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坊、食品加工厂再到现在的食品公司,如今年产3000吨花生,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给本地农民提供了近30个工作岗位、80多万元的收入,也给当地农民种植农产品带来2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返乡创业人员头脑灵活,将外地的先进经验、技术、思想等带回,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随着近几年经济建设、交通条件、互联网+等全方位的的大力发展,地理条件的影响因素已变得越来越淡化,大多数的返乡创业青年扎根故土,通过本地特产的运作和土地条件的利用,让绿色农业和电子商务相结合。”芜湖县人社局的束骏说,近年来芜湖县鼓励在外人士返乡创业、立足家乡创新创业,从2012年起评选表彰“返乡创业之星”,至2018年已表彰了76人,政府部门为初创人员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帮助返乡创业人员解决初创资金的问题,通过本地培育加上网络销售的方式,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的创业青年。
记者 马正超
新闻推荐
汪晓峰进社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基层交警的工作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惊心动魄,但他们的工作平淡却忙碌、琐碎却重要,需要的是耐心...
芜湖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