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照片一起 阅读十月,阅读芜湖 因为国庆,注定每个十月都会有许多不平凡的过往。今天,我们翻开尘封已久的档案,选取几段“芜湖十月”,重温那一次次充满激情的瞬间…

大江晚报 2018-10-01 01:00 大字

一份辉煌

(1949年10月)

69年前的那个10月,随着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芜湖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也在那一刻焕发了青春。1949年的10月,芜湖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少,无疑都是充满激情的。大家都在忙碌着,而这种忙碌又是有序的。

10月3日,芜湖市举行三万人集会游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10月14日,市委组织部正式作出了《关于建党工作的建议》,党的组织由秘密转为公开,至次年3月,芜湖市党组织全部公开。

10月16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芜湖市工作委员会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全市青年工作会议。

同日,市人民教育馆成立开放,分图书馆、俱乐部、体育场等部分。

还是在这个10月里,一大批崭新的组织机构纷纷亮相:

市公安大队成立,1953年2月被编为安徽省公安总队芜湖市公安队。1955年改编为人民警察武装部队。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芜湖县分会更名为中国红十字会芜湖分会。

市民主妇联筹备委员会成立。

还是在10月,芜湖私营长江烟厂建成,仅仅1个月后开工生产。这也创造了一项惊人的芜湖速度。不过,当时长江烟厂的产量很低,设计年生产卷烟仅462箱。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小看了这家私营的卷烟厂,因为,这样一家貌不惊人的私营小烟厂,就是今天芜湖卷烟厂的前身。

一张照片

(1949年10月3日)

1949年10月3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三天,芜湖这座千年古城依然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许多庆祝活动依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一天,芜湖的许多学校都组织了盛大的游行庆祝活动。从现存的一张老照片可以看到,当时的萃文中学大批学生参加游行(见B1版)。学生手举横幅,吹着小号,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步出校门,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照片上,学生都身着统一的校服,老师则穿着白色长袍,一切似乎与以前并无二致,但一切都已换了乾坤。在他们简朴的外表背后,每个人的神情却又是那样的镇定与自豪,这份发自于内心深处的自豪,正是这座千年古邑即将开始凤凰涅槃的原动力。

这所萃文中学创办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当时,皖人翟思法,加拿大人毕竟成(译名)在芜湖青山街后创育英学校,学生共十七人。1906年,改名为萃文书院,后因学生数激增,改迁凤凰山,建楼房两座,即教学校(后称竟成楼,今仍存)与校长住宅。1912年毕竟成回国,爱尔兰人华尔敦(译名)继任校长,后因经费不足,改由芜湖来复会、基督会、美以美会各筹资五百银元,联系合办。1921年改名为萃文中学。1937年因抗战爆发,萃文中学迁至四川重庆磁器口对岸石子山继续办学,校名改为“萃文中学渝校”,一度聘请梁漱溟为董事会董事长。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凤凰山原址。1952年,芜湖市人民政府接管私立萃文中学,改名为芜湖市第四中学。1974年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名一直沿用至今。著名文学家阿英曾于1913年至1917年就读于此。

作为一所芜湖名校,萃文中学在当天的游行活动自然会引起市民的高度关注,所以当时的校方也非常重视这次游行。从这张老照片片上可以看到,为了烘托喜庆气氛,学校大门已经扎起了漂亮的松枝凯旋门,五角星的正中央嵌着四个大字:“萃文中学”。在它的下面悬挂着一排标语,隐约可见“护校”“解放”等字迹。

照片上的那些充满活力的学生,如果现在还健在的话,最起码也是耄耋之人了。

一座轮渡

(1958年10月31日)

随着“北京号”汽笛的一声长鸣,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由长江南岸的芜湖轮渡码头,乘风破浪地驶向江北的裕溪口。这标志着连接长江南北的芜湖火车轮渡正式通航。

这座跨越长江天堑的火车轮渡码头,南岸码头设于秃矶山地段,左接当时的二米厂,右邻石油库码头;北岸码头位于裕溪口,时称“芜裕轮渡”。

芜湖长江火车轮渡的建成,实现了芜湖人多年的历史夙愿。早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宁芜、淮南铁路相继通车运营,过江就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刚开始时,火车行至江边,只能停靠下来,再用木船将旅客、货物渡运过江。南岸以江岸路芜湖西站为停靠点,北岸以裕溪口淮南煤炭公司码头为停靠点。如此运输,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此时的长江,成为南北大动脉的瓶颈。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提高运输效力,当时的南京铁路运输分局改用轮船渡客,结束了木船渡运。1952年底,渡运业务及码头、趸船、木驳等移交芜湖港务管理局。轮船渡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运输效力和安全系数,缓解了运输压力,但长江对火车交通的阻碍问题,终究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1958年8月5日,芜裕长江火车轮渡建设指挥部成立,当时武汉长江大桥已经建成通车,芜湖利用从武昌轮渡段搬运的设备、人员,成立芜湖轮渡段。同年8月10日,芜裕简易轮渡码头动工。虽说是简易码头,但参加工程的施工单位达74个,参加人员达1.5万余人。可以想见当时的建设工地是一种何等壮观的场面。

芜裕轮渡码头在历时80天后,建成高、中、低水位的两岸栈桥码头6座,配置“安徽号”、“北京号”内燃机渡轮。10月31日,“北京号”开启了芜裕轮渡的首航。这座芜裕轮渡,不仅是芜湖第一座长江轮渡,也是八百里皖江的第一座轮渡。它对提高当时南北铁路运输能力,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1960年,为适应不断增加的运输量,芜裕轮渡移址新建,后因建设项目变动频繁,直到1985年5月才竣工。此时的芜湖轮渡已经建成长200米的南北岸6孔栈桥码头一座,并装有升降栈桥的专用设备,桥面铺设轨道,可连接岸上线路。轮渡配备六艘火车渡轮:金陵号、上海号、江苏号、南京号、安徽号、芜湖号。此轮渡1986年6月2日正式启用,首次渡运合肥至厦门的旅客列车。同时,那座与新中国同龄的“芜裕轮渡”停用。

□ 记者 郭青

新中国成立后,芜湖市一些企业重新恢复生产。

新闻推荐

逛古街品美食 赏民俗玩穿越 红杨镇第二届“月上西河”中秋民俗文化节邀您来赏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是一季秋风到,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想去旅游?哪里都是人满为患。宅在家里?不免辜负了这难得的...

芜湖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