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老百姓喜欢黄梅戏,我就得好好唱下去”

芜湖日报 2018-03-23 17:02 大字

□本报记者 唐乐燕

安徽省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安徽省剧协理事、芜湖县剧协主席……自我介绍时,这些头衔曹帮萍很少提及。更多时候,她更愿意称呼自己是“乡村社戏的经营者与守望者”。作为芜湖县黄梅剧团团长和草根黄梅“明星”,20多年来,曹帮萍广泛传播黄梅戏,带领着剧团在小舞台上演绎着大梦想。

草根情怀

她将服务群众扎根于心

“2017年,我们剧团60余人,为50余万观众,带来了总共600多台演出……”在这组骄人成绩单的背后,是一个个草根黄梅演员及团队的常年“赶场”。多年来,曹帮萍和剧团长期流动演出于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的农村。无论他们到哪演出,都能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曹帮萍也自然成为很多戏迷热捧的乡土“明星”。“我从小就喜欢黄梅戏,为了让更多喜爱黄梅戏的农民看到黄梅戏,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曹帮萍是这样说的,也这样做的。

在剧团成立近30年里,曹帮萍和她的团队几乎每年都有大半时间在外奔波。为了满足群众心愿,提供优质服务,整个剧团丝毫不曾懈怠——他们的演出总是准时开场,从不敷衍了事;转场时,即便遇到大风大雨路不好走,也不会耽误演出日程;每到一地,主动拿出剧目表供对方选择,直到满意为止……而作为一团之长的曹帮萍,更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她常年每天两场演出,有一次更是连续二十天每天连续四场,没人替换又得不到休息,导致声带失声,多次手术后直到演出淡季才恢复过来。“只要老百姓喜欢黄梅戏,我就得好好唱下去。”曹帮萍这样回应来自各方关怀和不解。

黄梅情怀

她坚持创新传承打造精品

编创好戏、演出好戏,把名副其实的佳品送给观众。多年来,曹帮萍的剧团从不唱低俗台词去博取廉价的笑声,而是十分注重演出的社会效果,以优秀剧目感化人鼓舞人。

在曹帮萍严格管理下,剧团精心排演了70余部100多本剧目,黄梅戏传统剧目《女驸马》、移植剧目《龙女》、编创剧目《忠烈血泪》、连台本剧目《狸猫换太子》等等应有尽有。“可以连唱一个月,剧目都不会重复。”为了不断丰富剧目,曹帮萍每年演出淡季都要创排新戏,或打磨原有剧目。2011年,为迎接建党90周年,他们移植了革命现代剧《江姐》;2013年,他们创排了黄梅戏《铁画记》,获得了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2016年7月,芜湖市涌现了抗洪先进典型王能珍,曹帮萍临时排演新戏《王能珍》,在市县巡回演出十几场……

“创排现代戏投入成本高,编剧、谱曲、服装、道具等等都需花大笔的钱,这对民营剧团来说绝非易事。”在创排新戏上面的投入,使得曹帮萍的经济状况经常捉襟见肘,这让她的家人和团员们都有点难以理解。而曹帮萍有着自己的看法,“戏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我们都应该为戏曲传承尽一份责任。”

如今,在繁忙的演出工作之外,曹帮萍还志愿投身到黄梅戏业余队伍建设和新人培养上来。为了将戏曲爱好者团结起来,她成立了芜湖县戏剧家协会,经常分散开展小规模演唱活动;她积极参加戏剧进校园活动,经常组织团员和协会会员去中小学校演出黄梅戏节目,宣讲黄梅戏基本知识;此外,曹帮萍还充分利用政协委员身份和参政议政的机会,呼吁全社会关注、支持、推动黄梅戏艺术事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激活“镇能量”安徽再发力

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去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安徽特色小镇发展开启了新篇章。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全面启动以来,安徽省各地加强政府引导...

芜湖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