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杨镇以“全域旅游”思路 建设美丽乡村 激活美丽经济
作为“国家级生态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芜湖县红杨镇旅游资源丰富。悠悠珩琅,淡沐佛光;清清江水,福泽两岸。畅游其间,最堪品味的还要数和谐宜居、生态大美的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既承载着农民的愿望,又寄托着城里人的期许。
如今,和平森林公园、珩琅山旅游度假区、西河古镇,每到周末总能吸引大量游客。而在2012年之前,这些景点都藏在“深闺”人未识。2012年,红杨镇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此后该镇现代农业迅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升、农村面貌持续改善。近两年,美丽乡村建设再升级,红杨镇全面实施以村庄环境整治行动为重点的“六走进”,覆盖全镇144平方公里,5.86万群众受益。同时,积极调结构、转方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以绿色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一幅美丽乡村的大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依托特色资源打造美丽红杨
红杨镇地域文化独特。青弋江自南向北贯穿全境,将红杨一分为二、半山半圩,东部丘陵高低起伏,西部圩田平展开阔。先辈们在此处耕作渔猎,繁衍生息,世代传承,积淀了一大批地域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遗迹。
珩琅山树木葱茏、两峰对峙,主峰海拔301.4米,是芜湖县最高峰,历史上这里庙宇遍布,与九华山渊源颇深,相传金乔觉在此修行,有“九华佛光出珩琅”之说。南宋末,右丞相马廷鸾留恋珩琅山美景,结庐耕读。珩琅塔属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的西河古镇,地处青弋江畔,有着600多年的历史,2014年入选了住建部等八部委批准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红杨生态资源丰富,山水田园、丘岗林地、河渠池塘遍布,植被丰茂,境内水体生态环境优良。拥有6个省级森林村庄,6.6公里公路绿色长廊和24.1公里河岸生态景观带,森林面积共7万余亩。2014年荣获了“国家级生态镇”称号。被誉为芜湖“天然动植物园”的和平森林公园,共有近万亩森林植被,各类树木120余种,其他植被460余种,野生动物100多种,有“天然氧吧,绿色空调”之称,每年有数万只鹭鸟和数以千计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灰鹭在此栖息、繁衍。这些,都为发展休闲养生、康体疗养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布局全景蓝图打造全域景区
红杨镇依托生态优势,立足“文化旅游新高地,绿色生态大本营”定位,抢抓机遇,将旅游确定为全镇的主导产业。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已有计划、有步骤地连点成片、连片成线,力争达到‘全域美丽\’,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镇美丽办负责人说。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和改善环境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我们要把‘全域旅游\’的思路,贯穿到红杨镇美丽乡村建设之中,依据半山半圩地形地貌,挖掘地方特色,根据青弋江和湾西路风光带,对沿线村落率先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形成风景线,打造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示范点。”红杨镇党委负责同志说。
为适应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旅游新常态,红杨镇以7个精品示范村为抓手,创新机制、示范带动,以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积极编制红杨镇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全域是景区、村村是景点”的标准,构建全景红杨。“一环”即环镇域户外远足绿道,从红杨山到和平森林公园再延伸至汤泊河河岸,经青弋江风光带最后抵达红杨老街,全程20余公里;“两带”是湾西路景观带和青弋江风光带;“七点”是怡龙生态园、红杨山汽车文化主题公园、和平生态公园、玫瑰谷花露农场、珩琅山旅游度假区、西河老街、青弋江分洪闸水利景观等旅游节点,将全域旅游资源有机融合起来,将全域旅游蓝图一绘到底。
夯实基础建设推进环境整治
美丽乡村怎样建,才能避免出现“干部热情高,农民冷眼瞧,农民不满意,干部不落好”的情况?红杨镇党委、政府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到各村组开展实地调研,锁定了前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农民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找准发展要素和优势,提高投资、建设、经营的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
曾经入选住建部等部委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西河古镇,于2016年底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为延续古镇历史文化环境,强化古镇历史风貌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城镇肌理、空间布局,红杨镇邀请苏州大学著名设计师周小棣进行规划设计,他尤其重视对古村落和特色文化符号的留存,村落和古巷,一点一线,徽派设计元素落到挑檐、门廊等细节中,延续的是工匠精神,传承的是传统文化。安徽徽州古典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姜伟介绍:“古建筑改建难度大,工艺要求高,对待老房子、老巷道就像对待艺术品一样,每一处细节都要一丝不苟,用材要仔细考量,古镇维修所需的六角亭、土烧砖瓦,都是从徽州购买来的,现场的古建师傅都有二十多年古建维修经验,我们力争最大限度地保留古镇的原貌。”10个月不到的时间,西河古镇美丽乡村点已然蝶变,古镇周边群众的房屋立面都与老街整体风格相得益彰,明清建筑与节点小品相映成趣,一个具备示范带动效应的美丽乡村逐步化蛹成蝶。
交通兴,则百业旺。近五年来,红杨镇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新修农村水泥路共68公里,投资2915万元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总长49.7公里的16条村级道路得到硬化或加宽,基本形成了“四横二纵”的道路交通网络。现在的红杨镇,通达度高,距商合杭高铁湾沚南站仅3公里,距沪渝高速湾沚出口及规划中的芜宣机场均在15分钟车程范围内,随着铜南宣高速珩琅山出入口的正式运营,红杨镇一举跨入了高速公路时代。各景区之间全部实现交通直达,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交通支撑。
环境连片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红杨镇以“疏浚、连通、控排、清洁”为抓手,围绕解决“脏乱差、黑堵臭”难题,结合安徽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投资2100多万元,在全镇范围内建设18座微动力污水处理池,铺设29300多米污水收集管道,新建垃圾屋31座。统筹推进“河长制”,对全镇118处重点沟渠湖塘进行了垃圾清理、清淤疏浚,定期开展河道巡查、问题排摸,对沿河两岸进行绿化、亮化、美化。
美丽乡村建设所及之处,村庄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沥青路延伸到了胡同小巷,村庄绿化到了边角空地,供水管网铺进了厨房,卫生厕所改到了庭院,“户集中、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也得到普及,村庄环境卫生整洁、干净,村庄道路平整、通畅。在红杨镇,“建设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已蔚然成风。
产业提升品牌营销打造美丽乡村综合体
通向西河古镇的省级公路湾西路,将红杨镇的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串联起和平森林公园、珩琅山、玫瑰谷等绝美景色和人文景观。以前,沿线村庄守着这些“原始股”却致富无望,直至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和平生态园研学基地项目、珩琅山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实施,这些景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全市乃至周边地区游客竞相追逐的新热点。
红杨镇优化美丽乡村运作模式,将产业提升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做到既发展特色产业,又提升美丽乡村规模。以西河老粮仓古韵文化创意中心项目为主体,提质改造老粮仓、老民宅,促进自然山水、创意生活、休闲旅游融合。发挥和平森林公园品牌优势,依托古树、茶园、鹭鸟等特色自然资源,打造二十公里最美徒步绿道。精心保护、修缮千年古镇,以古圩、古街、古码头、古渡口,传承弘扬千年古镇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还原明清古码头遗迹,讲述波澜壮阔的红色故事,开发赏月、游船、品湖鲜美食的“古镇游”。着力打造红杨山体育休闲公园,吸引国内外自驾游爱好者来体验。优化整合现有的猕猴桃、冬桃、葡萄种植基地,将观光农业、花果文化、土菜文化、民俗文化有机结合,构建回归田园故土、享受慢生活的“乡村游”。
沿线的村庄因美而富,为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回乡创业,红杨镇制定了相关奖励政策,从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宣传营销、品牌创建等方面奖励和扶助回乡创业。多名在外发展的红杨能人回归故里,投资兴业,开民宿茶楼、办特色农场等,与当地群众合作,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珩琅山村获得2016年度“芜湖市最具网络人气”乡村旅游点和省级旅游示范村称号,西河特有的地域乡土和民俗文化,吸引了画家朱明德和李振东在这里体验生活、进行艺术创作,他们接地气、采民风,举办的画展免费接待观众2万余人次。2017年,红杨镇举办了首届“月上西河”中秋民俗文化周,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点燃了火爆的国庆中秋旅游市场。尤其是有着600多年悠久历史的西河古镇,更是让游客流连忘返。文化周期间,红杨镇共计接待游客76000余人次,创造各类旅游收入近200万元。
红杨镇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广大村民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让“美丽乡村”从“里子”美起来、富起来。
□ 潘秀梅/文张永胜 吴平 黄朝元 周峰/摄
新闻推荐
城乡儿童牵手过“暖冬” 芜湖小记者工作室携利民路小学走进红杨看望留守儿童
帮扶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城乡儿童互助互爱,加深友谊与了解,11月28日,以“牵手关爱共建”为主题,芜湖小记者工作室、红杨镇妇联联手举办的“暖冬在行动”活动在红杨镇西河古镇展开,来自芜湖市利民路小学的...
芜湖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